中国暴雨的科学与预报:改革开放40年研究成果

被引:68
|
作者
罗亚丽 [1 ,2 ]
孙继松 [1 ]
李英 [1 ]
夏茹娣 [1 ]
杜宇 [3 ,4 ]
杨帅 [5 ]
张元春 [5 ]
陈静 [6 ]
代刊 [6 ]
沈学顺 [6 ]
陈昊明 [1 ]
周菲凡 [5 ,7 ]
刘屹岷 [8 ,7 ,9 ]
傅慎明 [5 ]
吴梦雯 [10 ]
肖天贵 [11 ]
陈杨瑞雪 [12 ]
黎慧琦 [13 ]
李明鑫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3]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研究广东省重点实验室
[4]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5]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重点实验室
[6] 国家气象中心
[7] 中国科学院大学
[8]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9]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10] 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1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12]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13]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暴雨研究进展; 改革开放; 物理机制; 预报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2 [液态降水(降雨)]; P456 [预报方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在暴雨科学与预报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和主要成果。其中,暴雨机理研究成果从重要天气系统、中国主要区域的暴雨、台风暴雨等3个方面分别进行综述,而暴雨预报技术研发与应用则从中国数值天气预报发展和暴雨预报客观方法两方面进行归纳。
引用
收藏
页码:419 / 450
页数:32
相关论文
共 304 条
  • [11] 冷空气影响台风暴雨的中尺度分析及数值模拟
    姚晨
    娄珊珊
    叶金印
    [J]. 暴雨灾害, 2019, 38 (03) : 204 - 211
  • [12] 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集合预报方法:思考与展望
    段晚锁
    汪叶
    霍振华
    周菲凡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9, 24 (03) : 396 - 406
  • [13] 数值天气预报系统GRAPES的科学设计与应用.[M].薛纪善; 陈德辉; 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
  • [14] 高等天气学.[M].丁一汇编著;.气象出版社.2005,
  • [15] 长江流域梅雨锋暴雨机理的分析研究.[M].赵思雄等著;.气象出版社.2004,
  • [16] ’98华南暴雨科学试验研究.[M].周秀骥等著;.气象出版社.2003,
  • [17] 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的动力学问题.[M].吴国雄等著;.科学出版社.2002,
  • [18] 大气科学中的非线性与复杂性.[M].丑纪范编著;.气象出版社.2002,
  • [19] 1998年夏季中国暴雨的形成机理与预报研究.[M].陶诗言等著;.气象出版社.2001,
  • [20] 1994年华南夏季特大暴雨研究.[M].薛纪善主编;.气象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