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印证证明新探

被引:202
作者
龙宗智
机构
[1] 教育部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2] 四川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印证; 证明模式; 证明方法; 融贯论; 符合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刑事印证证明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利用不同证据内含信息的同一性来证明待证事实,这里的同一性包括信息内容的同一与指向的同一。印证证明既适用于个别证据的判断,也适用于证据的综合判断,还适用于对证据真实性、合法性和相关性的判断;其作用机理一是真理(真实)融贯论,二是真理(真实)符合论,三是归纳逻辑与溯因推理;其考量因素包括参与印证的证据的品质、数量、清晰度,是否存在客观性证据尤其是隐蔽性证据,是否符合经验法则,是否合理嵌入整体的事实构造,以及是否存在合理差异等。实践中对印证证明的误用表现为:违法取证,强求印证;只看印证事实,忽略对案件的"综观式验证";违背证明规律,忽略心证功能。印证模式的改革方向是坚持印证主导,加强心证功能,注重追证作用,发挥验证功效。
引用
收藏
页码:149 / 167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刑事隐蔽性证据规则研究 [J].
秦宗文 .
法学研究, 2016, 38 (03) :174-192
[2]   “印证”证明模式反思与重塑:基于中国刑事错案的反思 [J].
左卫民 .
中国法学, 2016, (01) :162-176
[3]   刑事司法印证式采纳言词笔录实践之反思 [J].
郭文利 .
证据科学, 2015, 23 (06) :686-693
[4]   中国刑事印证理论批判 [J].
周洪波 .
法学研究, 2015, 37 (06) :136-155
[5]   刑事司法证明模式:样态、逻辑与转型 [J].
谢澍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3, (11) :54-64
[6]   薄熙来案审判中的若干证据法问题 [J].
龙宗智 .
法学, 2013, (10) :3-15
[7]   根据共犯互为印证的供述定案时应慎重适用死刑 [J].
聂昭伟 ;
阳桂凤 .
人民司法, 2013, (10) :18-20
[8]   刑诉法修改下相互印证的证明模式 [J].
谢小剑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3, (05) :61-67
[9]   探索审查模式改革 确保死刑案件质量——以客观性证据为核心的死刑案件审查模式探索为例 [J].
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改革课题组 ;
陈云龙 .
人民检察, 2013, (05) :27-30
[10]   中国法语境中的“排除合理怀疑” [J].
龙宗智 .
中外法学, 2012, 24 (06) :112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