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雷达资料反演方法对北京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分析

被引:25
|
作者
樊利强
王迎春
陈明轩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雷达变分分析系统; 飑线; 辐合线; 阵风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2.25 [雷达探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多普勒雷达变分分析系统(VDRAS),对2006年8月1日傍晚北京城区出现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伴有冰雹、大风及强降水)的三维风场、温度场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初始对流生成于北京西北部山区的河北省境内,系统过山移进北京城区时,受局地的动力及热力条件作用,迅速组织并强烈发展,形成带状的MCS即飑线;(2)在飑线生成之前,北京城区及东南部边界层低层存在较强的东风气流,并迅速扩展向西北方向延伸,与过山的西北偏北气流形成强的边界层辐合线。该近地面辐合线是飑线生成的主要触发机制,而边界层低层东风的加强和减弱以及北进和南退对辐合线的维持、飑线的生成、发展和减弱都起着重要的作用;(3)在边界层辐合线的作用下,不断有新生对流系统发展;(4)对流系统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呈明显的带状分布特征,是一次典型的飑线过程,并伴有明显的阵风锋。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6+161 +16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用SA雷达产品对京西三次局地暴雨落区形成的精细分析
    段丽
    卞素芬
    俞小鼎
    崔永义
    [J]. 气象, 2009, 35 (03) : 21 - 28+129
  • [2] 北京2004年“7.10”突发性对流强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陈明轩
    俞小鼎
    谭晓光
    高峰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3) : 333 - 345
  • [3] 城市边界层过程在北京2004年7月10日局地暴雨过程中的作用
    孙继松
    王华
    王令
    梁丰
    康玉霞
    江晓燕
    [J]. 大气科学 , 2006, (02) : 221 - 234
  • [4] 地形对夏季冰雹事件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
    孙继松
    石增云
    王令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1) : 76 - 84
  • [5] 北京地区夏季边界层急流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孙继松
    [J]. 大气科学, 2005, (03) : 445 - 452
  • [6] 气流的垂直分布对地形雨落区的影响
    孙继松
    [J]. 高原气象, 2005, (01) : 62 - 69
  • [7] 一次冰雹风暴的CINRAD/SA产品分析
    朱君鉴
    刁秀广
    黄秀韶
    不详
    [J]. 应用气象学报 , 2004, (05) : 579 - 589
  • [8] 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特征
    王令
    康玉霞
    焦热光
    卞素芬
    丁青兰
    [J]. 气象, 2004, (07) : 31 - 35+65
  • [9] 1997年7月19日影响北京地区的暴雨个例分析
    毕宝贵
    李晓莉
    李泽椿
    [J]. 气象, 2004, (06) : 18 - 23
  • [10] 一次典型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分析
    郑媛媛
    俞小鼎
    方翀
    鲍文中
    谢亦峰
    周昆
    陆大春
    刘勇
    [J]. 气象学报, 2004, (03) : 317 -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