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4年“7.10”突发性对流强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55
|
作者
陈明轩
俞小鼎
谭晓光
高峰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突发性大暴雨; 雷达回波; 识别追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和一个雷暴单体识别、追踪和分析算法,对2004年7月10日下午造成北京局地短时强降水的雷暴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在偏南暖湿气流中生成的对流云团,在北京上空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覆盖城区的β-中尺度对流超级复合体,导致了这次强降水过程。详细分析表明,强对流主要是来自城区西南和东南两个方向生成和发展起来的雷暴。在北京西南部的雷暴逐渐向东北的城近郊区移动和发展,并与新生成的雷暴合并加强,造成了石景山、门头沟和海淀部分地区的大雨。在北京东南部逐渐形成的两个小雷暴单体迅速增长并向西北方的城区移动,在到达城区时合并且迅速加强,但移速缓慢,在北京城区维持了两个多小时,造成了城区的大暴雨过程,降水量大但空间分布不均匀。雷暴顶高度和最大反射率因子的关系呈反位相变化,雷暴最大反射率因子出现的高度均位于0℃等温线之下(≥0℃)或其附近,雷暴的中心和反射率因子权重质心也基本位于0℃等温线之下,均证实了这是一个典型的液态强降水对流系统。分析还表明,20:00(北京时)左右的超强雷达回波是由大气异常传播造成的虚假超折射回波。
引用
收藏
页码:333 / 34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北京城区“7.10”灾害性强降水分析
    郑祚芳
    范水勇
    [J]. 灾害学, 2005, (02) : 66 - 70
  • [2] 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技术的发展与研究进展
    陈明轩
    俞小鼎
    谭晓光
    王迎春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4, (06) : 754 - 766
  • [3] 2004年7月北京和上海两次重大气象事件的异同及其科学问题
    陶祖钰
    葛国庆
    郑永光
    高帆
    王迎春
    陈明轩
    端义宏
    杨引明
    [J]. 气象学报, 2004, (06) : 882 - 887
  • [4] 一次冰雹风暴的CINRAD/SA产品分析
    朱君鉴
    刁秀广
    黄秀韶
    不详
    [J]. 应用气象学报 , 2004, (05) : 579 - 589
  • [5] 一次典型超级单体风暴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分析
    郑媛媛
    俞小鼎
    方翀
    鲍文中
    谢亦峰
    周昆
    陆大春
    刘勇
    [J]. 气象学报, 2004, (03) : 317 - 328
  • [6]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的福建夏季对流云特征
    陈秋萍
    冯晋勤
    陈冰
    曾光平
    隋平
    郑淑贞
    冯宏芳
    不详
    [J]. 应用气象学报 , 2003, (S1) : 180 - 186
  • [7] 北京城市气候[M]. 气象出版社 , 北京市气象局气候资料室编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