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推进贸易强国战略的模式比较与范式选择

被引:8
作者
宋树理 [1 ]
刘晓音 [2 ]
机构
[1] 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旅游管理学院
[2]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新时代; 贸易强国; 两模式; 三范式; 国际对等交换;
D O I
10.19808/j.cnki.41-1408/f.2019.04.001
中图分类号
F752 [中国对外贸易];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摘要
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萌芽、兴起,并逐渐向全球推广以来,对外贸易作为富国裕民的一种主要途径,一直受到谋求工业化发展的国家的普遍重视,但是,贸易强国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和范式。其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典的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三大范式,又进一步可以分解为国际等价交换和国际不等价交换两大模式。分析表明,这两模式三范式不利于当代世界经济体系内各个国家的对等经贸合作,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互利双赢的均衡实现。于是在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存交融过程中应该创新贸易主体之间合理分配经济剩余的有效机制,选择一种经济上平等互利、政治上包容合作和社会上符合公平正义的新型贸易强国的模式和范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发展路径的国际价值论 [J].
宋树理 .
管理学刊, 2016, 29 (06) :13-18
[2]   马克思国际不平等交换思想的动态博弈新解 [J].
宋树理 .
当代经济研究, 2013, (05) :7-13+93
[3]   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的再探索 [J].
李真 ;
马艳 .
当代经济研究, 2009, (04) :33-38
[4]   不平等交换和国际剥削——伊曼纽尔不平等交换理论评述 [J].
杨玉生 .
当代经济研究, 2004, (12) :17-22+40
[5]   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利益分析与对策研究 [J].
马艳 ;
朱晓 .
财经研究, 2000, (11) :49-53
[6]  
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观析[N]. 文汇报. 2003 (006)
[7]  
国际政治经济学通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正毅, 2010
[8]  
国家与市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英) 斯特兰奇 (Strange, 2006
[9]  
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 吉尔平 (Gilpin, 2006
[10]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构建[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李翀,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