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的再探索

被引:10
作者
李真
马艳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国际不平等交换; 国际价值; 假定前提; 技术; 国际经济制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40 [国际贸易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1202 ; 020202 ;
摘要
国内外学者大都从资本有机构成差异、工资率差异、劳动生产率差异、区位差异等角度,对国际不平等交换问题展开研究。经典马克思理论将国际不平等交换的原因归结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和技术上的垄断,理论的前提暗含着科技进步主要作用于劳动客观条件这一事实。在当代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这一前提假设已发展为技术进步同时对劳动主观条件和劳动客观条件产生影响,继而交错影响单位商品价值量。国际不平等交换应从形式和本质两个层面加以定义和讨论,国家间的技术差异、国际经济规则和制度制定权差异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平等交换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论当今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交换 [J].
曲建忠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2, (05) :36-39
[2]   新自由主义与经济全球化——试析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J].
丁冰 .
当代经济研究, 2002, (06) :40-43+73
[3]   经济全球化与南北问题的新发展 [J].
钱箭星 .
理论与改革, 2002, (03) :9-12
[4]   经济全球化的风险利益分析与对策研究 [J].
马艳 ;
朱晓 .
财经研究, 2000, (11) :49-53
[5]   论国际市场的不等价交换——谈对陈同仇、薛荣久两先生“国际不等价交换观”的一点看法 [J].
王元璋 ;
阮红新 .
理论月刊, 2000, (03) :31-32
[6]  
The Distribution of Gains between Investing and Borrowing Countries.[J].H. W. Singer.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0, 2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1,
[8]  
国际贸易.[M].陈同仇;薛荣久主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
[9]  
不平等交换.[M].[希腊]A·伊曼纽尔 著;文贯中等 译.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