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黄河中游植被变化对水量转化的影响分析
被引:33
作者:
刘昌明
[1
]
李艳忠
[1
,2
]
刘小莽
[1
]
白鹏
[1
]
梁康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来源:
关键词:
蓝水;
绿水;
水量转化;
HIMS系统;
植被变化;
黄河中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 [水文分析与计算];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基于遥感数据分析了黄河中游植被变化特征,借助自主构建的HIMS-VIH模型,模拟了黄河中游11个子流域1980—2013年的蓝水—绿水动态转化过程。结果显示,与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前相比,2000年以来11个子流域的叶面积指数(LA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均呈增大趋势,其中以河口镇—龙门区间变化最为显著。对蓝水(径流)而言,与1980—1999年相比,2000—2013年大部分子流域的径流和径流系数显著减小。植被的增加导致绿水(蒸散发)明显增加,从而使蓝水下降。随着1999年以来水土保持措施大幅度的持续实施,目前黄河中游水热条件与植被状况已达到一个阶段性相对稳定状态,如果退耕还林(草)等水土保持措施维持现状,那么今后林草植被耗水将随气候(降水)变化而波动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黄河水量可能会因水热条件的制约而不再大幅度地减少。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2
页数:6
相关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