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则法源条款的缺失与补充

被引:41
作者
于飞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
关键词
民法总则第10条; 习惯; 补充性法源; 民法基本原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我国民法总则第10条规定了"法律—习惯"二位阶法源体系。该体系会造成大陆法系实证法根本矛盾无法克服、法官不得拒绝裁判无法实现、民事诉讼目的无法达致的弊端。以上弊端无法以第一位阶"法律"中已包含民法基本原则来解决,弊端的实质思想基础也值得反思。为克服以上弊端,应将"依基本原则确立的规则"作为第三位阶补充性法源,在我国背景下该表述较之其他可能选项具有更大的优越性。适用该法源时,法官具有"确立规则的义务",并须在判决书中展示从原则到规则的推导过程,方法上应优先适用建立在平等原则基础上的类推。通过目的性扩张的方法论路径,可以在解释论上产生该第三位阶补充性法源。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51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1]   《民法总则》重要条文的理解与适用 [J].
梁慧星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04) :51-65
[2]   民法基本原则:理论反思与法典表达 [J].
于飞 .
法学研究, 2016, 38 (03) :89-102
[3]   私法领域内动态体系的发展 [J].
瓦尔特维尔伯格 ;
李昊 .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5, (04) :107-116
[4]   论民事诉讼的目的 [J].
刘荣军 .
政法论坛, 1997, (05) :77-88+115
[5]   超越概念法学 [J].
王卫国 .
法制与社会发展, 1995, (03) :33-3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要义与案例解读.[M].焦清扬;杜泽夏;李付雷;苏烨;阙梓冰.中国法治出版社.2017, 978-7-5093-8339-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释义.[M].张新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978-7-300-24300-9
[8]  
民法总则的诞生.[M].杜涛.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释义与适用指导.[M].龙卫球;刘保玉.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实务指南.[M].杜万华.中国法治出版社.2017, 978-7-5093-8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