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知识即美德”——用复杂视域中的知识观重新解读苏格拉底的伦理命题

被引:2
作者
晏玉荣
机构
[1] 烟台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关键词
苏格拉底; 知识; 美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2-05 [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命题,以善的知识来统合道德与知识之间的鸿沟。但这一命题引发后来的理性主义道德观和非理性主义道德观的诸多争议,凸显出知识的不同含义。在复杂视域中,“知识即美德”可以看作是这样一个过程:个人首先从生活体验中获得个人知识,经过与人时话、与己对话或主体间相互交往与反思,个人知识转化为公共知识,也就是普遍的道德知识、道德准则。而普遍的道德知识要保证行为、影响性格,就必须与个人的信仰、识见、经验、生活、情感、态度等相结合,重新变为能动的、“鲜活”的个人知识,这样知与行、智慧与美德之间的鸿沟就契合了。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古希腊哲学探本.[M].杨适著;.商务印书馆.2003,
[2]  
道德教育原理.[M].(美)杜威著;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  
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石中英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  
个人知识.[M].(英)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Polanyi)著;许泽民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5]  
知识的进化.[M].(美)维纳·艾莉(VernaAllee)著;刘民慧等译;.珠海出版社.1998,
[6]  
人论.[M].[德]恩斯特·卡西尔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7]  
人性论.[M].[英]休谟(D·Hume) 著;关文运 译.商务印书馆.1980,
[8]   个体知识及其教育的时代意义 [J].
靖国平 .
江西教育科研, 2003, (06)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