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桡足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

被引:79
|
作者
王荣
张鸿雁
王克
左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桡足类; 海洋生态系统; 渤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78.5 [水体环境分布];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依据渤海周年的中型浮游动物网样品 ,研究了小型桡足类的优势种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parvus)、强额拟哲水蚤 (Paracalanuscrassirostris)和双刺纺锤水蚤 (Acartiabifilosa)生物量的季节变动、分布和年产量 ,并与渤海大型桡足类的优势种中华哲水蚤 (Calanussinicus)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三种小型桡足类成体的年产量分别为 2 4 .89、1 0 .83和 1 9.5 4mgC/(m3·a) ,中华哲水蚤的年产量为 1 8.30mgC/(m3·a)。小型桡足类主要分布在近岸 ,特别是渤海湾和莱州湾 ,这里正好是许多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和育幼场 ;而中华哲水蚤主要分布在中央水域。小型桡足类的高峰季节持续时间长 ,从 4月到 1 0月 ,覆盖了几乎所有仔稚鱼大量出现的月份 ;而中华哲水蚤高峰季节持续时间短 ,仅 6月和 7月。另外 ,在粒度上 ,小型桡足类的卵、无节幼体、桡足幼体和成体都比中华哲水蚤等大型桡足类小了一个数量级 (按体积计 ) ,特别适合作为仔稚鱼的饵料。因此认为 ,在近海生态系统中 ,小型桡足类较之大型桡足类起更为重要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53 / 46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1] Calanoid resting eggs in the Baltic Sea: implications for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Acartia bifilosa (Copepoda)[J] . M. Viitasalo.Marine Biology . 1992 (3)
  • [12] Temperature-dependent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Calanus sinicus (Copepoda: Calanoida) in the laboratory[J] . Shin-ichi Uye.Hydrobiologia . 1988 (1)
  • [13] Length-weight relationships of important zooplankton from the Inland Sea of Japan[J] . Shin-ichi Uye.Journal of the Oceanographical Society of Japan . 198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