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乡村经济史研究的十大论争

被引:27
作者
李金铮
机构
[1]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乡村; 经济史; 经营地主; 小农经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9 [中国农业经济史]; K25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60205 ;
摘要
<正>农村、农业和农民是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基础。马克思说:"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农业劳动不仅对于农业领域本身的剩余劳动来说是自然基础,而且对于其他一切劳动部门之变为独立劳动部门,从而对于这些部门中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说,也是自然基础。"①恩格斯指出:"农民到处都是人口、生产和政治力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②马恩的经典论述,对中国乡村史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中国一向是农业大国,"中国有百分之八十
引用
收藏
页码:171 / 189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63 条
[1]   生存与公正:“二五减租”运动中四川农村租佃关系探讨 [J].
李德英 .
史林, 2009, (01) :55-65+186
[2]   也论近代人口压力:冀中定县人地比例关系考 [J].
李金铮 .
近代史研究, 2008, (04) :139-149
[4]   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心态:以1937—1949年的华北乡村为中心 [J].
李金铮 .
近代史研究, 2006, (04) :76-94+4
[5]   晚清华北定期集市数的增长及对其意义之一解 [J].
王庆成 .
近代史研究, 2005, (06) :9-46+6
[6]   内生与延续:近代中国乡村高利贷习俗的重新解读 [J].
李金铮 .
学海, 2005, (05) :126-134
[8]   “道义经济”还是“理性小农” 重读农民学经典论题 [J].
郭于华 .
读书, 2002, (05) :104-110
[9]   再论近代华北的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兼与刘克祥先生商榷 [J].
郑起东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1, (01) :99-119
[10]   国外小农经济研究主要流派述评 [J].
侯建新 .
世界历史, 1999, (01) :1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