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近代人口压力:冀中定县人地比例关系考

被引:27
作者
李金铮
机构
[1]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关键词
定县; 人口压力; 人地比例; 消费水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5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5 ;
摘要
关于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人地比例关系,学界普遍认为人口对土地压力越来越大,乃至无法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只有少数学者模糊地提出并非像以往所说的那样严重。其实,探讨人口压力问题的关键是人地比例临界点的确定。以往对此多有估计,按照这些标准衡量,现有耕地的确严重不足。但遗憾的是,大多并未论及计算方法,不知根据何来。近代冀中定县的个案研究显示,人地比例关系处于愈益紧张之势,但人地比例关系紧张并不意味着现有耕地就已经到了不能维持农民最低限度生活的地步。根据民间流行的消费观念和实地调查资料,可以对人地比例临界点做出比较精确的计算,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从维持最低粮食消费角度看,现有耕地能够满足人口需求;从维持最低限度生活消费角度看,虽有不足,但相差不远。进一步言之,近代农民生活的贫困主要不是因为人口压力,而应当从其他方面寻找。
引用
收藏
页码:139 / 14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晚清南阳县土地利用分析 [J].
傅辉 .
清史研究, 2004, (04) :59-70
[2]   华北农民家庭人口生存条件分析——对20世纪30—40年代冀南农村的考察 [J].
王跃生 .
历史研究, 2003, (06) :90-103+191
[3]   再论近代中国农村的人口压力问题 [J].
周志初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 (06) :45-48
[4]   中国人口容量与适度人口问题研究 [J].
陈卫 ;
孟向京 .
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0, (01) :21-31
[5]   也论近代农民离村原因——兼与王文昌同志商榷 [J].
彭南生 .
历史研究, 1999, (06) :149-156
[6]   试析二三十年代定县农民耕地之不足 [J].
金铮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 (02) :79-85
[7]   近代中国人口和耕地的再估计 [J].
章有义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1, (01) :20-30
[9]   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的考察 [J].
吴承明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89, (02) :63-77
[10]  
中国封建经济论稿[M]. 商务印书馆 , 方行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