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0 条
CRU产品在中国大陆的干旱事件时间性效用评估
被引:9
|作者:
卫林勇
[1
]
江善虎
[1
,2
]
任立良
[1
,2
]
张林齐
[1
]
陆玉洁
[1
]
机构:
[1]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2]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降水;
潜在蒸散发;
CRU;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干旱;
中国大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16 [降水引起的灾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1980—2016年CGDPA(China gauge-based precipitation daily analysis dataset)和PM-Ep(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calculated by Penman-Monteith)资料,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为干旱指标,采用6种评估指标综合评价CRU降水(CRU-P)和潜在蒸散发(CRU-Ep)产品在中国大陆对干旱事件时间性的监测效用。结果表明:CRU-P与CGDPA在中国大陆空间分布特征具有较好的相似性,而CRU-Ep与PM-Ep有明显差异,但它们在大部分地区的精度较高;SPEIc(基于CRU-P和CRU-Ep计算的SPEI)在中国东部和西部部分地区的性能较好,其与SPEIm(基于CGDPA和PM-Ep计算的SPEI)的相关系数在中国东部、西北、西南地区均大于0.7,均方根误差小于0.8,命中率大于0.6;利用文中提出的干旱率、平均开始时间误差、平均结束时间误差评价得出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c在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监测干旱事件时间性的精度较高,且在中国东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基于长序列CRU产品驱动的SPEI可适用于中国东部、西北、西南地区的干旱监测。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20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