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一个本土概念的社会学探索

被引:9
作者
张龙 [1 ]
孟玲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2]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混”; 本土概念; 社会行动; 游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0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本文将"混"作为一个可以用来反映特定行动与生活状态的"本土概念",从社会学视角予以探索。通过对各种文献材料的梳理,离析出四种类型的"混",即江湖之混、生存之混、应付之混和经营之混。并对"混"这一社会行动进行界定,即"行动者对于自身或者环境的非正当状况的顺应,这种顺应往往伴随着超越价值的缺失"。文章以游戏理论建立对"混"产生的条件进行分析的理论框架。最后以一个文学作品中的案例分析"混"在日常生活中的展开。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3+96 +9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2]   如何终结中国特色的“混” [J].
艾芸 .
人民论坛, 2010, (28) :18-21
[3]   转型心理学:以群体资格为中心 [J].
方文 .
中国社会科学, 2008, (04) :137-147+207
[4]   论“过日子” [J].
吴飞 .
社会学研究, 2007, (06) :66-85+243
[5]   官场混学现象透视 [J].
蔡恩泽 .
廉政瞭望, 2007, (03) :12-13
[6]   不学无知何以领导——领导干部“混学”之风透视 [J].
蔡恩泽 .
学理论, 2000, (10) :46-47
[7]   对“混”怎么看与怎么办——关于“混”的讨论 [J].
欧阳鲁 .
社会, 1990, (07) :24-26
[8]   欲治“民混”先治“官混” [J].
朱政新 .
社会, 1990, (06) :27-28
[9]   “混”——目标失落的必然结果 [J].
周敏恒 .
社会, 1990, (06) :29-29
[10]   混,时代的产物 [J].
张群 .
社会, 1990, (05) :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