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一次梅雨锋上中尺度气旋波引发的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26
|作者:

张家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中心气象台

黄小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中心气象台

周金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中心气象台

韩芳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中心气象台
机构:
[1] 武汉中心气象台
来源:
关键词:
梅雨锋;
中尺度气旋;
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地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卫星、自动气象站、风廓线雷达、PWV/GPS、GFS/NCAR再分析场和常规天气资料,针对2011年6月10日发生于武陵山东侧鄂湘交界(通城附近)的特大暴雨过程,重点分析了梅雨锋上中尺度扰动系统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与之联系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特大暴雨过程与两个中尺度气旋波扰动发展形成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共同影响有关,而锋前暖低压倒槽内中尺度对流系统后向传播对暴雨形成和加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武陵山东侧鄂湘交界区域是梅雨锋上中尺度气旋波新生或加强的重要源地之一,长江中游复杂地形下有利的动力和热力因素起到重要作用。(3)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与中尺度气旋扰动有密切关系,雷暴单体集中在冷、暖锋附近和涡旋中心附近强烈发展,并在气旋波系统组织下,降水回波整体具有冷暖锋结构特征的逗点涡旋、涡旋、"S"和"人"字等形态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228 / 23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2008年“7.22”襄樊特大暴雨的天气学机理分析及地形的影响[J]. 气象学报, 2011, 69 (06) : 945 - 955廖移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冯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襄樊市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石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王仁乔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中心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李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闵爱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 [2] 几类区域性暴雨雷达回波模型[J]. 气象, 2011, 37 (03) : 285 - 290张家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中心气象台王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中心气象台黄治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中心气象台周金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中心气象台王仁乔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中心气象台
- [3] 2007年7月18日济南大暴雨的β中尺度分析[J]. 气象学报, 2010, 68 (06) : 944 - 956廖移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李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王晓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崔春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李武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 [4] 2007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及其中尺度系统特征的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6) : 713 - 727赵思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立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孙建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 [5] 梅雨锋结构特征及与锋上涡旋扰动关系的诊断分析[J]. 大气科学, 2007, (05) : 863 - 875陈丽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杭州市气象局 杭州市气象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6] GPS遥感大气可降水量在暴雨天气过程分析中的应用[J]. 气象, 2007, (06) : 51 - 58李青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张朝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楚艳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张京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 [7] 河南特强暴雨β中尺度流场发展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J]. 气象学报, 2006, (04) : 500 - 509+537廖移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张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李俊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李武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宇如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 [8] 北京地区夏季边界层急流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J]. 大气科学, 2005, (03) : 445 - 452孙继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市气象台
- [9] 引发梅雨锋暴雨的频发型中尺度低压(扰动)的诊断研究[J]. 大气科学, 2004, (06) : 876 - 891董佩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空军航空气象研究所赵思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空军航空气象研究所
- [10] 2002年中国暴雨试验期间一次低涡切变上发生发展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J]. 大气科学, 2004, (05) : 675 - 691孙建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小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齐琳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高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赵思雄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陶诗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