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来中国夏季降水及水汽输送特征研究

被引:57
|
作者
申乐琳 [1 ,2 ]
何金海 [1 ]
周秀骥 [3 ]
陈隆勋 [3 ]
祝从文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国家气候中心
[3]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降水距平百分率; 夏季异常降水; 突变特征; 水汽输送通量异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51—2006年中国448站夏季降水资料、NCEP/NCAR VersionⅠ的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近50年来中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分区,并从季风性水汽输送的变化角度出发,讨论了影响中国一些主要地区降水变化的可能机制。研究发现:(1)从总体上来说,自1951年至今,中国夏季降水水在3个突变时段,即1956—1960年,1980年前后以及1993年以后。且90°E以东突变后的主要变化特征都是多雨区由北向南传播,而90°E以西则是多雨区由南向北传播;(2)近56年来就110°E以东的中国东部夏季降水而言,1980年以后多雨区由华北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又于1993年以后由长江中下游继续南移至华南;(3)中国东部各地区降水和850 hPa风场、整层水汽输送场的相关分布一致表明,中国110°E以东各降水区以南为来自偏东偏南的季风性异常水汽输送,而以北为来自偏北风和相应的异常水汽输送,两者在降水区汇合造成风和水汽输送异常辐合。因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季风及其异常水汽输送、北方冷槽的偏北风及其异常水汽输送是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主要成员,这和一般认为的这些地区降水异常来自孟加拉湾的季风性异常水汽输送的观点不同,需要作进一步研究。总之,对于中国东部旱涝的形成,应该重点注意来自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直接或间接经南海到达的异常西南季风性水汽输送。
引用
收藏
页码:918 / 93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 [11] 中国夏季降水的气候变率及其可能机制研究[D]. 王遵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7
  • [12] 中国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问题评估[M]. 气象出版社 , 施雅风主编, 2003
  • [13] 中国汛期降水预测研究及应用[M]. 气象出版社 , 陈兴芳,赵振国编著, 2000
  • [14] 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 气象出版社 , 朱乾根等编著, 1992
  • [15] 竺可桢文集[M]. 科学出版社 , 竺可桢 著, 1979
  • [16] 中国近8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陈隆勋
    周秀骥
    李维亮
    罗云峰
    朱文琴
    [J]. 气象学报, 2004, (05) : 634 - 646
  • [17] 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吕俊梅
    任菊章
    琚建华
    [J].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1) : 73 - 80
  • [18]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探
    施雅风
    沈永平
    [J]. 科技导报, 2003, (02) : 54 - 57
  • [19] 夏季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异常的关系
    田红
    郭品文
    陆维松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2, (04) : 496 - 502
  • [20] 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
    孙力
    安刚
    廉毅
    高枞亭
    唐晓玲
    沈柏竹
    丁立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2, (01) : 102 -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