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青山老旧社区品质提升的规划对策

被引:27
作者
王智勇 [1 ,2 ,3 ,4 ]
李纯 [2 ,1 ]
杨体星 [2 ,1 ]
杨柳 [1 ,2 ]
刘法堂 [1 ,2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城镇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3]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系
[4] 华中科技大学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教研室
关键词
老旧社区; 品质提升; 改造设计; 规划策略; 武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2 [居住区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3 ;
摘要
在"开放街区"和"城市双修"的背景要求下,老旧社区改造成为当前城乡规划领域关注的重点。文章针对当前老旧社区存在的发展问题与特征,提出老旧社区品质提升改造设计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城市微空间改造、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开放式街区改造、社区适老化改造、海绵社区构建、步行环境改造和景观特色提升七大领域,并以武汉市青山区老旧国企社区改造实践为例,从七大领域综合探讨老旧社区品质与活力提升的七大策略,以期为其他老旧社区构建高品质、有活力的宜居街区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欧洲城市街区制在中国的适应性研究:理论与实践 [J].
张天尧 ;
夏晟 ;
张衔春 .
规划师, 2017, 33 (07) :5-13
[2]   特色街区文化品质提升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泰州市为例 [J].
沈小华 ;
宋伙林 ;
刘敏 ;
杨晶晶 .
美与时代(上), 2017, (06) :45-47
[3]   基于“蓝网”结构的滨水小街区重构解析 [J].
周曦 ;
张芳 .
规划师, 2017, 33 (05) :71-76
[4]   关于开放街区的讨论 [J].
杨保军 .
城市规划, 2016, 40 (12) :113-117
[5]   基于宜居目标的旧城区微空间适老性调查与分析——以南京市新街口街道为例 [J].
金俊 ;
齐康 ;
白鹭飞 ;
沈骁茜 .
中国园林, 2015, 31 (03) :91-95
[6]   “邻里”视角下单位大院与居住小区的空间比较 [J].
杜春兰 ;
柴彦威 ;
张天新 ;
肖作鹏 .
城市发展研究, 2012, (05) :88-94
[7]   以多层次设计协调为特色的街区城市设计运作模式——浅析日本千叶县幕张湾城的城市设计探索 [J].
黄大田 .
国际城市规划, 2011, 26 (06) :90-94
[8]   中国城市转型研究的新动态——兼评《转型与重构:中国城市发展多维透视》 [J].
马静 ;
柴彦威 ;
塔娜 .
城市观察, 2010, (03) :15-23
[9]   城市公共空间的失落与新生 [J].
杨保军 .
城市规划学刊, 2006, (06) :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