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路径研究——基于GDP增速的组合分析

被引:10
|
作者
刘卫东 [1 ,2 ]
姜宛贝 [1 ]
唐志鹏 [1 ,2 ]
韩梦瑶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碳排放; 碳达峰; 碳强度; 能源结构; 经济增长速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020106 ;
摘要
中国的碳达峰工作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如何在确保2035年人均GDP比2020年翻一番的大背景下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并非轻而易举,而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大决策问题.本文从GDP增速、碳强度下降速率与碳达峰时间的关系出发,将“中国碳峰值目标的实现问题”转化为“碳排放强度下降速率的控制问题”.通过碳强度关键影响因子识别、碳强度预测模型构建、碳强度及CO2排放量的情景模拟,建立了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的数值模拟模型.研究发现,实现碳达峰的时间是由碳强度下降速率和GDP增速的相对关系决定的,而碳强度下降速率主要取决于能源结构和调控模式.若“十五五”期间的GDP增速为5.0%,当非化石能源占比为23.0%及以上时,中国能够于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在此达峰情景下,达峰年份在2025~2029年之间,峰值平均值为112亿吨,分布范围为105~119亿吨.当“十五五”期间GDP增速为4.5%、5.5%和6.0%时,非化石能源占比分别达到23.0%、25.0%和27.0%时可在任意调控模式下实现达峰目标.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何时实现碳达峰目标主要取决于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和GDP增速目标.激进的能源转型能够加速实现碳达峰目标,但可能会增大能源系统的脆弱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268 / 1282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