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7 条
工商资本下乡促进了农地流转吗?——来自CLDS的经验证据
被引:19
|作者:
徐章星
[1
,2
]
张兵
[1
,3
]
尹鸿飞
[1
]
王善高
[4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2] 德国哥廷根大学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系
[3] 河海大学商学院
[4]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工商资本下乡;
农地流转;
异质性;
利益联结;
双变量Probit模型;
D O I:
10.13872/j.1000-0275.2019.0103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F323.9 [农业资金、农业投资];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推进工商资本下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工商资本下乡行为异质性的视角,从租赁农地和提供机耕服务两个方面梳理工商资本下乡影响农户农地流转的可能路径,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工商资本下乡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44.46%和25.01%的调查农户所在村有工商资本下乡租赁过农地和提供过机耕服务;21.17%和72.06%的调查农户所在村有工商资本不止一次下乡租赁过农地和提供过多元化惠农服务。工商资本下乡租赁农地显著降低了农户的农地转入概率,对农户的农地转出决策影响不显著;工商资本下乡提供机耕服务显著提高了农户的农地转入概率,降低了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户主年龄、性别、家庭实际耕地面积和村居劳动力年龄结构等因素也能够促进农地流转。随着工商资本下乡租赁农地强度的增加,将降低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概率;若工商资本下乡提供多元化惠农服务,将显著提高农户的农地转入概率,降低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因此,需加强对农地流转的监督和管理,警惕工商资本下乡过程中大量"圈地"导致的土地"非粮化"和"非农化"现象,加快建立工商资本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44 / 153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