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陕西延安地区大南沟流域为例

被引:101
作者
陈利顶
傅伯杰
王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地利用; 景观多样性; 景观破碎度; 景观分离度;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1.01.009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利用航片解译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了陕北黄土丘陵区大南沟流域在 2 0世纪 70年代和 90年代土地利用结构的特点和变化 ,结果表明 :从 1975年到 1997年 ,梯田、坡耕地、稀疏林地、灌丛面积减少 ,所占百分比呈下降趋势 ,而有林地、果园、荒地所占百分比呈上升趋势 ;梯田、有林地、灌丛和荒地平均斑块面积在增大 ,而坡耕地、稀疏林地、果园的平均斑块面积在减小 ;果园和坡耕地分维数在变大 ,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化 ;而有林地、稀疏林地、灌丛、梯田和荒地的斑块分维数在变小 ,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化 ;有林地、灌丛、果园、荒地的分离度在下降 ,稀疏林地、梯田和坡耕地的分离度在上升。说明有林地、罐丛、果园和荒地的地位在上升 ,而稀疏林地、梯田和坡耕地的地位在下降 ;全区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在增大 ,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农田中地块之间的边界增多 ,其结果是导致一些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利于土地管理 ;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指数在增大 ,但变化较小。 1997年与 1975年相比 ,整体上土地利用结构稍有好转 ,但这种土地利用结构远未达理想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国际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环境影响研究 [J].
李晓兵 .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04) :82-87
[2]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延安市羊圈沟流域为例 [J].
傅伯杰 ;
陈利顶 ;
马克明 .
地理学报, 1999, (03) :51-56
[3]   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结构对土壤养分分布的影响 [J].
傅伯杰 ;
马克明 ;
周华峰 ;
陈利顶 .
科学通报, 1998, (22) :2444-2448
[4]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J].
傅伯杰 ;
陈利顶 ;
马诚 .
自然资源学报, 1997, (02) :17+19+21+18+20+22-23
[6]   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 [J].
傅伯杰,陈利顶 .
地理学报, 1996, (05)
[7]   黄河三角洲地区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的影响分析──以山东省东营市为例 [J].
陈利顶,傅伯杰 .
生态学报, 1996, (04) :337-344
[8]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模式[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蒋定生等编著, 1997
[9]   Indices of landscape pattern [J].
O'Neill, R. V. ;
Krummel, J. R. ;
Gardner, R. H. ;
Sugihara, G. ;
Jackson, B. ;
DeAngelis, D. L. ;
Milne, B. T. ;
Turner, M. G. ;
Zygmunt, B. ;
Christensen, S. W. ;
Dale, V. H. ;
Graham, R. L. .
LANDSCAPE ECOLOGY, 1988, 1 (03) :153-162
[10]  
A modified factual dimension as a measure of landscape diversity .2 Olsen E R,R D Ramsey,D S Winn. 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 Remote Sensing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