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我国高等工程人才需求调查报告

被引:22
作者
熊玲
李忠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
关键词
工程教育; 高等工程人才; 人才素质; 人才类型;
D O I
10.16697/j.cnki.xdjygl.2010.07.001
中图分类号
TB-4 [];
学科分类号
08 ;
摘要
调查研究表明,新世纪我国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素质、掌握先进技术、技术熟练、技艺水平高的研究、开发和设计类人才,还需要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了解市场需求、具有经济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和两栖型人才,更需要富有创新精神、能不断将先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高技术人才。这既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也是我国工程教育的神圣历史使命。
引用
收藏
页码:3 / 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关于现代工程教育的若干思考 [J].
王建华 .
中国高等教育, 2009, (11) :7-10
[2]   工程教育宏观控制模型与培养目标和教育评估 [J].
查建中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 (03) :7-14
[3]   中国工程教育发展史研究的理论进路与解释框架 [J].
王孙禺 ;
刘继青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9, 30 (02) :13-18
[4]   从“文化素质教育”到“文化兴校战略” [J].
刘树道 ;
杨毅仁 .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5) :59-63
[5]   中国工科生源的需求分析 [J].
查建中 ;
冯磊 ;
Lambda Verdonck ;
何永汕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 (02) :9-20
[6]   创新与工程教育——初议建立创新型国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要求 [J].
朱高峰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 (01) :1-5
[7]   工程教育的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乌托邦 [J].
黄俊伟 ;
秦祖泽 ;
彭晓 .
现代大学教育, 2005, (04) :16-19
[8]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去工程化”困境与“情境化”选择 [J].
孔垂谦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 (01)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