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1 条
2017年广州“5·7”暖区特大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和可预报性
被引:114
|作者:
伍志方
[1
,2
]
蔡景就
[1
]
林良勋
[1
]
胡胜
[1
]
张华龙
[1
]
韦凯华
[1
]
机构:
[1] 广东省气象台
[2]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
来源: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暖区;
特大暴雨;
地面辐合;
HP型超级单体;
可预报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17年5月7日广州发生了特大暴雨,各家确定性业务预报模式均漏报了此次过程。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广州天气雷达资料对此次暖区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尺度背景、中尺度系统演变和可预报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通过分析ECMWF集合预报中成功预报出广州周边地区出现局地强降水与预报了弱降水的成员间的差异,探讨影响本次大暴雨发生的关键触发因子。结果表明:2017年"5·7"大暴雨的环境条件和动力强迫较弱,在弱风场环境下,冷高压后部东南风或偏南风回流,经过城市热岛区域,转为偏暖气流,与山坡下滑冷气流在山前一带形成的水平风场辐合,结合山前强水平温度梯度,共同触发了初生对流单体。其后,雷暴出流和边界层暖湿气流形成的辐合线又触发新生单体,并使已减弱的降水单体重新加强产生第二阶段强降水。前两个阶段的局地特大暴雨分别是由稳定少动的块状强回波单体发展到嵌有中涡旋的强单体和较长生命史的弱HP型超级单体造成的,第三阶段的大暴雨是由向南传播合并新生单体并随短波槽东移的带状回波造成;三个阶段成熟回波垂直结构上均呈低质心暖云降水的特点。由ECMWF集合预报成功预报出局地强降水与弱降水成员之间的差异可见,加强的温度梯度及地面风场辐合可能是本次局地强降水的重要触发因子。短期时效内数值模式难以做出暖区尤其是弱风场环境下暴雨以上降水预报,目前的监测和短时临近预警是主要手段。
引用
收藏
页码:485 / 499
页数:1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