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特征研究

被引:21
|
作者
刘梦云
安韶山
常庆瑞
不详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4] 陕西杨陵
关键词
宁夏固原; 土地利用方式; 有机碳含量; 剖面变化; 有机碳密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4 [土壤-植物系统];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宁夏固原上黄试验区,对灌木林地、农地、天然草地、果园和人工草地5种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1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天然草地>灌木林地>农地>人工草地>果园;2灌木林地和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变化幅度较小,而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农地随土层加深而递减的幅度较大;30~20cm天然草地和灌木林地的有机碳密度普遍偏高,而农地、果园和人工草地则均较低;而20~40cm和0~40cm的土层内土壤有机碳密度相比之下灌木林地、农地和天然草地相差不大,而果园和人工草地相对较低。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49+114 +11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影响
    吴建国
    张小全
    徐德应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4) : 593 - 599
  • [2] 中国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的估算与空间分布分析
    解宪丽
    孙波
    周慧珍
    李忠佩
    李安波
    [J]. 土壤学报, 2004, (01) : 35 - 43
  • [3] Storage and Produc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tropical forests and their ro1e in the global carbon cicle. Brown S and Lugo A E. Biotropica . 1982
  • [4] Terrestrial biosphere carbon fluxes quantification of sinks and sources of CO2. Sampson R N,Apps M,Brown S.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 1993
  • [5] Carbon Pools and flux of global forest system. Dixon R K,Brown S,Houghton R A,et al. Science . 1994
  • [6] Workshop summary statement: Terrestrial bioshperic carbon fluxesquantification of sinks and sources of CO 2[J] . R. Neil Sampson,Michael Apps,Sandra Brown,C. Vernon Cole,John Downing,Linda S. Heath,Dennis S. Ojima,Thomas M. Smith,Allen M. Solomon,Joe Wisniewski. &nbsp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 1993 (1)
  • [7]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
    周玉荣
    于振良
    赵士洞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5) : 518 - 522
  • [8]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王绍强
    周成虎
    李克让
    朱松丽
    黄方红
    [J]. 地理学报, 2000, (05) : 533 - 544
  • [9]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碳贮量和分配特征
    方运霆
    莫江明
    Sandra Brown
    周国逸
    张倩媚
    李德军
    [J]. 生态学报, 2004, (01) : 135 - 142
  • [10] 我国东北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的估算研究
    孙维侠
    史学正
    于东升
    王库
    王洪杰
    [J]. 土壤学报, 2004, (02) : 298 - 3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