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碳贮量和分配特征

被引:112
|
作者
方运霆
莫江明
Sandra Brown
周国逸
张倩媚
李德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2] Winrock International
[3]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园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广东肇庆
[4] NKent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土壤碳密度; 碳贮量; 碳分配; 鼎湖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 6 1个土壤剖面的数据 ,分析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4种自然植被类型 (沟谷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和山地灌木草丛 )和 4种次生植被类型 (马尾松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次生季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灌丛 )的土壤有机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结果如下 :(1)各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 ,但植被类型不同其减少程度不同。除 >4 0 cm土层外 ,自然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次生植被类型。 (2 )土壤碳密度和土壤有机碳含量一样随深度增加而减少。两大植被类型间比较 ,除山地灌木草丛 >4 0 cm土层外 ,自然植被类型各个土层土壤碳密度都高于所有的次生植被类型对应的碳密度。对于整个土层而言 ,各植被类型土壤碳密度在 30 .9~ 12 7.9t/ hm2间 ,总平均为 73.9t/ hm2。 (3)各植被类型的土壤厚度平均为36 .7~ 73.3cm,总平均为 5 6 .4 cm。除了山地常绿阔叶林外 ,土壤厚度基本上沿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 (4)保护区各植被类型总面积为 10 2 8.4 hm2 ,土壤总碳贮量为 72 2 87.0 t,其中 0~ 10、10~ 2 0、2 0~ 4 0 cm和 >4 0 cm四个土层分别占 32 .0 %、2 0 .6 %、2 5 .8%和 2 1.6 %。自然植被土壤碳贮量在表层 (0~ 2 0 cm)的比重比次生植被的高。所有的植被类型中 ,混交林碳贮量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鼎湖山马尾松林凋落物及其对人类干扰的响应研究
    莫江明
    孔国辉
    Sandra BROWN
    方运霆
    张佑昌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6) : 656 - 664
  • [2]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王绍强
    周成虎
    李克让
    朱松丽
    黄方红
    [J]. 地理学报, 2000, (05) : 533 - 544
  • [3]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碳平衡
    周玉荣
    于振良
    赵士洞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0, (05) : 518 - 522
  • [4] 鼎湖山黄果厚壳桂群落的凋落物及其氮素动态
    蚁伟民,丁明懋,张祝平,廖兰玉,黄忠良
    不详
    [J]. 植物生态学报 , 1994, (03) : 228 - 235
  • [5] 广东省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土壤
    何宜庚
    [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3, (01) : 87 - 96
  • [6] 全球生态学[M]. 施普林格出版社 , 方精云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