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网络协商民主的实现机制、实践梗阻及优化路径

被引:9
作者
徐凤月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新时代; 网络协商民主; 治理效能; 数字平台; 协商对话;
D O I
10.20089/j.cnki.issn.1009-105x.2023.03.005
中图分类号
D621 [政治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摘要
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协商民主在现实中成为可能,这种可能性主要得益于网络技术与协商民主在理念层面、技术层面和实践层面实现了有效的统一。网络协商民主兴起和不断发展使其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及彰显共同体价值层面获得显著的治理优势,这种治理优势既源于网络技术与协商民主的深层耦合,也源于网络协商民主在公共决策中的实践嵌入。但理想终究不是现实,网络协商民主在实践中依然受到了诸如制度建设滞后、协商中的非理性化、信息技术运行中的算法偏见、数字不平等等诸因素制约。要更好地破解网络协商面临的系列制约,既需要在制度层面加以解决,也需要在协商主体层面有所突破,同时还需要在实践层面强化监督和创新。由此,才能更好地实现网络协商民主健康良性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6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数字协商民主:可能性、风险及其规制 [J].
陈家刚 .
教学与研究, 2022, (07) :74-84
[3]   “两会制”民主视域下的人民政协——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政治制度 [J].
江泽林 .
中国社会科学, 2021, (12) :110-130+201
[4]   数字不平等与社会分层:信息沟通技术的社会不平等效应探析 [J].
赵万里 ;
谢榕 .
科学与社会, 2020, (01) :32-45
[5]   信息时代数字协商民主的重塑 [J].
汪波 .
社会科学战线, 2020, (02) :198-203
[6]   网络协商民主的实践优势、困境及其化解 [J].
张爱军 ;
张媛 .
江淮论坛, 2019, (04) :63-69+193
[7]   网络协商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发挥及其完善路径 [J].
张星 .
电子政务, 2018, (05) :42-50
[8]   跨越参与鸿沟:数字不平等下的在线政治参与 [J].
陈福平 .
公共行政评论, 2013, 6 (04) :82-107+179
[9]  
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 推动改革落地生根造福群众[N].人民日报,2015-10-14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