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形梯度的赣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人为干扰的空间响应

被引:25
作者
徐煖银 [1 ,2 ]
孙思琦 [1 ]
薛达元 [1 ]
郭泺 [1 ]
机构
[1]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人为干扰度; 空间集聚; 赣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1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赣南地区是我国南方山地丘陵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带,生态保护意义重大。以赣南为研究区域,基于1990—2015年间的6期遥感影像,利用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和空间统计的方法,研究了赣南地区基于地形梯度变化的土地利用结构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基于网格法分析了全区人为干扰度空间分布及其与地形梯度的关系,并对人为干扰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地形梯度的上升,赣南地区的林地面积比例逐渐上升,其他用地类型的面积比例逐渐下降;其中林地和耕地的变化最为显著;(2) 1990—2015年间赣南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随着地形梯度的上升而下降;在地形位指数为0.2164—0.6826的梯度1区域下降最为显著;(3)人为干扰分析显示,90%的高人为干扰度网格分布在低海拔和低坡度的地形梯度1区域,在其他地形梯度分布较少;(4)赣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人为干扰度值存在极为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高-低型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地形梯度1的大余县、南康市、赣州市区、信丰县、瑞金市、会昌县、兴国县、于都县等8个县市,低-高型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地形梯度较高的崇义县和上犹县。分析了赣南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地形梯度变化及其与人为干扰度的空间聚类效应,为合理布局和保护我国南方丘陵的生态用地,发挥赣南地区的生态屏障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基于地形梯度的冀西北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以河北省怀来县为例 [J].
牛志君 ;
赵建利 ;
王晓晴 ;
封乾 ;
郝丽娜 ;
哈凯 ;
王树涛 .
水土保持研究, 2017, 24 (04) :95-102
[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预测与驱动力 [J].
赵志刚 ;
余德 ;
韩成云 ;
王凯荣 .
生态学报, 2017, 37 (24) :8411-8421
[3]   海岸线与海岸景观格局对人为干扰度的动态响应——以营口市南部海岸为例 [J].
刘富强 ;
吴涛 ;
蒋国俊 ;
Xuelian Meng ;
童丽颖 ;
张勇 ;
索安宁 ;
朱丽东 .
生态学报, 2017, 37 (22) :7427-7437
[4]   近40年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干扰度时空动态及景观格局变化 [J].
张月 ;
张飞 ;
王娟 ;
任岩 ;
Abduwasit Ghulam ;
Hsiangte KUNG ;
陈芸 .
生态学报, 2017, 37 (21) :7082-7097
[5]   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演变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J].
王航 ;
秦奋 ;
朱筠 ;
张传才 .
生态学报, 2017, 37 (04) :1286-1296
[6]   山地流域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的地形梯度特征——以乌江北源为例 [J].
吴彦潮 ;
赵翠薇 ;
韩冰倩 .
水土保持研究, 2017, 24 (01) :161-166+2
[7]   基于地表覆盖分类的生态环境人为干扰度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J].
冯志贤 ;
张继贤 ;
侯伟 ;
翟亮 .
生态学杂志, 2017, 36 (02) :508-516
[8]   基于LUCC的密云水库上游流域人为干扰动态变化 [J].
刘晓娜 ;
张微微 ;
李红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 32 (06) :951-957
[9]   基于GIS的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构变化研究 [J].
刘海 ;
殷杰 ;
林苗 ;
陈晓玲 .
生态学报, 2017, 37 (08) :2575-2587
[10]   1955~2010年小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J].
刘吉平 ;
董春月 ;
盛连喜 ;
刘雁 .
地理科学, 2016, 36 (06) :879-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