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质量综合评价及其时空特征

被引:41
作者
肖祎平 [1 ,2 ,3 ]
杨艳琳 [1 ,2 ,4 ]
宋彦 [3 ]
机构
[1]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2] 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3]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4] 现代服务业发展与湖南新型城镇化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城市化质量; 综合评价;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空间相关性; 时空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然而这种高速发展也带来了"半城市化"、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发展缺乏可持续性等一系列问题,其根源是对城市化内涵认识不足,仅考虑了城市化"量"的层面,而忽视了对城市化"质"的考量。基于此,文章通过探索城市化质量的内涵,从城市自身发展质量、城市化推进效率、城乡一体化程度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化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中国及各省市1985—2015年的城市化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然后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各地区城市化质量的时空关联演变特征,结果发现:(1)中国城市化质量随时间推移呈逐步提高的趋势,但是地区之间发展差距较大,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质量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2)在反映城市化质量的四个维度中,城市自身发展质量较好,但是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和环境质量有待改善;城市化推进效率受资本、土地、能源利用效率的制约,略微有所下降;城乡一体化程度呈现出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下降趋势。(3)城市化质量呈现出较明显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但是局部空间集聚类型存在明显的东西差异,高-高集聚区数量增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低-低集聚区处于动态变化中,分布在西部地区,低-高集聚区主要位于河北、安徽、江西以及贵州等地,高-低集聚区则包括新疆、湖北、四川等。最后指出,中国城市化质量的提升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的城市化策略,另一方面要优化空间布局,发挥地区之间的协同作用,促进城市化质量的全面提升。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2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中国经济增速连续6年下滑,原因是什么? [J].
林毅夫 .
资源再生, 2016, (12) :58-62
[2]   中国人口半城镇化的空间演变及其发展规律探究:2000–2010(英文) [J].
刘祥 ;
曹广忠 ;
刘涛 ;
刘汉初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6, 26 (11) :1626-1642
[3]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附视频 [J].
李鹏飞 .
China Economist, 2016, (04) :84-103
[4]   城乡一体化发展:面向未来的国家战略 [J].
秦中春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2016, (08) :6-17
[5]   中国人口城镇化质量评价及省际差异分析 [J].
薛德升 ;
曾献君 .
地理学报, 2016, 71 (02) :194-204
[6]   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 [J].
张志辉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 31 (07) :134-149
[7]  
中国:推进高效、包容、可持续的城镇化[J].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联合课题组,李伟,Sri Mulyani Indrawati,刘世锦,韩俊,Klaus Rohland,Bert Hofman,侯永志,Mara Warwick,Chorching Goh,何宇鹏,刘培林,卓贤.管理世界. 2014(04)
[8]   城市化基本理论与中国城市化的问题及对策 [J].
王桂新 .
人口研究, 2013, 37 (06) :43-51
[9]   吉林省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时空演变 [J].
臧锐 ;
张鹏 ;
杨青山 ;
李林山 ;
张栩嘉 .
地理科学, 2013, 33 (10) :1231-1237
[10]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效率与潜在增长水平 [J].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
张平 ;
刘霞辉 ;
袁富华 ;
陈昌兵 ;
陆明涛 .
经济研究, 2012, 47 (11) :4-1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