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的刑法解释空间向度研究

被引:94
作者
刘艳红
机构
[1] 东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刑法解释; 网络空间; 传统线下犯罪; 网络犯罪; 隐喻思想;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9.06.012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社会空间能够形塑法律事实和法律概念。网络空间的社会性使网络犯罪的事实和概念得以出现和生成。网络犯罪具有计算机作为犯罪对象、计算机作为犯罪主体和计算机作为犯罪工具三种类型。网络犯罪是对传统线下犯罪的进化:由于网络空间中的虚拟性、平台性、智能性、复制性,刑法的空间效力面临虚置危险,犯罪的行为主体转向网络平台,犯罪的行为构造发生松动重组,刑罚的裁量基准愈加重叠多样。对此,刑法应当兼顾立法技术和解释能力。在解释论上,一要认知网络本质,二要重视案件事实。隐喻既是事实分析方法,也是法律解释思想:通过将陌生的线上事物转化为熟悉的线下事物,使案件事实向法律规范靠近;通过释放法律关于线上事物的隐喻含义,将法律规范向案件事实拉近。
引用
收藏
页码:202 / 223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54 条
[1]   Law's Metaphors: Introduction [J].
Gurnham, David .
JOURNAL OF LAW AND SOCIETY, 2016, 43 (01) :1-7
[2]   Place and cyberspace [J].
Lemley, MA .
CALIFORNIA LAW REVIEW, 2003, 91 (02) :521-542
[3]  
The Council of Europe's Convention on Cybercrime.[J]..Berkeley Technology Law Journal.2003, 1
[4]   The Law of the Horse: What cyberlaw might teach [J].
Lessig, L .
HARVARD LAW REVIEW, 1999, 113 (02) :501-549
[5]   Law and borders - The rise of law in Cyberspace [J].
Johnson, DR ;
Post, D .
STANFORD LAW REVIEW, 1996, 48 (05) :1367-1402
[6]   网络时代的刑事立法 [J].
张明楷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3) :69-82
[7]   快播案犯罪构成及相关审判问题 从技术判断行为的进路 [J].
范君 .
中外法学, 2017, 29 (01) :29-50
[8]   网络刑法知识转型与立法回应 [J].
孙道萃 .
现代法学, 2017, 39 (01) :117-131
[9]   建微信群组织他人抢红包并从中抽头营利的行为如何定性 [J].
许晓燕 .
中国检察官, 2016, (18) :8-10
[10]   组织他人抢发微信红包并抽头营利的应以开设赌场罪论处 [J].
罗开卷 ;
赵拥军 .
中国检察官, 2016, (18)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