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S模型视角下微课程的设计研究

被引:111
作者
刘爽
郑燕林
阮士桂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微课程; ARCS; 学习动机; 设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微课程因其表现时长的有限性、应用情境的多样化、使用时间的碎片化,较之传统课程,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有着更高的要求。从ARCS模型动机激发与维持的教学策略出发,探讨ARCS模型视角下微课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界面三大维度的设计要点。研究认为优质的微课程应该学习目标明确、知识内容精致、表现形式适切、支持学习者对碎片化时间的利用与整合,具体表现为:(1)微课程目标设计应突出目标的"明晰性"与"关联性"设计;(2)微课程内容设计应强调内容的"构成设计"与"表现形式设计";(3)微课程界面设计应关注界面的"布局设计"与"交互设计"。研究期望以ARCS模型进一步优化现有的微课程,使其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让学习者感受到学习目标、内容与自身的关联性,从而维持学习的动机、体验学习带来的满足感,促进学习迁移。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6+77 +7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基于微课程的电子课本内容整合及其教育应用 [J].
何文涛 ;
张新明 .
中国电化教育, 2013, (12) :89-95
[2]   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 [J].
梁乐明 ;
梁锦明 .
中国电化教育, 2013, (08) :71-76
[3]   基于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内容设计研究 [J].
于蓉 ;
李元平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 33 (05) :48-50
[4]   从知觉负载理论来理解选择性注意 [J].
魏萍 ;
周晓林 .
心理科学进展, 2005, (04) :413-420
[5]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武法提, 2007
[6]   Effectiveness of motivationally adaptive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on the dynamic aspects of motivation [J].
Song, SH ;
Keller, JM .
ETR&D-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01, 49 (02) :5-22
[7]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instructional design[J] . John M. Keller.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ment . 1987 (3)
[8]  
Multimedia Learning .2 Richard E.May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