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化与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研究

被引:178
作者
韦琴红
机构
[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多模态化; 模态; 多元识读能力; 意义构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319.3 [教学法];
学科分类号
050201 ;
摘要
以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30个PPT演示作品为语料,从语篇类型和模态运用角度分析了大一学生的多元识读意识与能力。研究显示,大一学生倾向使用直观性多模态语篇来演示PPT作品,其中语言和图像是使用最频繁的构建意义的模态,但学生对其它符号模态的运用以及利用技术和各种信息渠道来构建意义的能力还不够,由此认为目前大一学生的多元识读意识和能力较弱,提出在新的识读时代,大学教师和学生应多关注多元识读,以满足社会对人们多元识读能力的需求。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J].
朱永生 .
外语学刊, 2007, (05) :82-86
[2]   PowerPoint——工具,语篇,语类,文体 [J].
胡壮麟 .
外语教学, 2007, (04) :1-5
[3]   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 [J].
胡壮麟 .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 (01) :1-10
[4]   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语篇分析 [J].
胡壮麟 ;
董佳 .
外语电化教学, 2006, (03) :3-12
[5]  
新编大学英语[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浙江大学, 2004
[6]  
Towards a semiotics of typography[J] . Theo van Leeuwen.Information Design Journal . 20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