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地域系统与乡村振兴战略

被引:327
|
作者
刘彦随 [1 ,2 ]
周扬 [1 ]
李玉恒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不详
关键词
乡村地域系统; 人地系统科学; 乡村地域类型; 乡村地理学; 乡村振兴; 区域可持续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乡村地域系统是由人文、经济、资源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区际联系的乡村空间体系,是一个由城乡融合体、乡村综合体、村镇有机体、居业协同体等组成的地域多体系统。以乡村地域系统为对象,服务支撑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期地理学创新研究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挑战。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亟需以问题为导向、战略为指向,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和人地系统科学为指导,致力于地表人地系统交互作用下乡村地域系统结构、转型过程、演变机理、分异格局、地域功能,以及乡村振兴途径与模式综合研究,科学把握乡村地域系统类型及其分异规律。本文以全国39164个乡镇为基本单元,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诊断识别了制约中国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因子,划分了中国乡村地域系统类型,揭示了乡村地域系统分异格局,探明了不同类型区乡村振兴科学途径。结果表明:(1)地理环境、村镇化水平、资源禀赋、人口流动程度和老龄化水平等是乡村地域系统分异的主导因子,反映了乡村发展自然本底特征以及外援动力、内生动力的大小。(2)通过主导要素聚类和空间叠加分析,将中国乡村地域系统划分为12个一级区、43个二级区。一级区采用"地理区位+主导要素驱动力/约束力"的方法命名,二级区采用"地域范围+主导要素驱动力/约束力+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命名。(3)不同类型区乡村振兴地域模式和路径不同,乡村振兴战略与规划的落地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引用
收藏
页码:2511 / 2528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 [1] 新时代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
    刘彦随
    [J]. 地理研究, 2019, 38 (03) : 461 - 466
  • [2] 中国乡村地域类型及分区发展途径
    周扬
    郭远智
    刘彦随
    [J]. 地理研究, 2019, 38 (03) : 467 - 481
  • [3] 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理论探讨、机理阐释与实现路径
    何仁伟
    [J]. 地理研究, 2018, 37 (11) : 2127 - 2140
  • [4] 乡村重构的理论认知
    龙花楼
    屠爽爽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 (05) : 581 - 590
  • [5]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刘彦随
    [J]. 地理学报, 2018, 73 (04) : 637 - 650
  • [6] 中国农业地域分异与现代农业区划方案
    刘彦随
    张紫雯
    王介勇
    [J]. 地理学报, 2018, 73 (02) : 203 - 218
  • [7] 精准扶贫视角下中国东北农村贫困地域性特征及成因
    王士君
    田俊峰
    王彬燕
    程利莎
    杜国明
    [J]. 地理科学, 2017, 37 (10) : 1449 - 1458
  • [8] 论乡村重构
    龙花楼
    屠爽爽
    [J]. 地理学报, 2017, 72 (04) : 563 - 576
  • [9] 中国村镇建设和农村发展的机理与模式研究
    屠爽爽
    龙花楼
    李婷婷
    戈大专
    [J]. 经济地理, 2015, 35 (12) : 141 - 147+160
  • [10] 中国乡村转型重构研究进展与展望——逻辑主线与内容框架
    杨忍
    刘彦随
    龙花楼
    张怡筠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8) : 1019 -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