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重构的理论认知

被引:214
|
作者
龙花楼 [1 ]
屠爽爽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广西师范学院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乡村重构; 乡村转型; 乡村地域系统; 行为主体; 作用机制; 乡村地理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面向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地域日益复杂的人地关系,乡村重构成为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乡村重构即行为主体通过优化配置和有效管理影响乡村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要素,重构乡村社会经济形态和优化地域空间格局的过程。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基于乡村地域系统的"要素—结构—功能"视角,从乡村重构的行为主体、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等方面进一步阐释了乡村重构的概念内涵,剖析了由诱发机制、支撑机制、约束/促进机制、引导机制、引擎机制构成的乡村重构作用机制框架。最后,基于政府行为对推动城乡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乡村重构的引领作用,认为有必要重构乡村社会经济的政府干预框架,并对未来中国乡村重构需进一步重点关注的研究内容展开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581 / 59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 [1]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刘彦随
    [J]. 地理学报, 2018, 73 (04) : 637 - 650
  • [2] 地理学:从知识、科学到决策
    傅伯杰
    [J]. 地理学报, 2017, 72 (11) : 1923 - 1932
  • [3] 论乡村重构
    龙花楼
    屠爽爽
    [J]. 地理学报, 2017, 72 (04) : 563 - 576
  • [4] 转型发展期“多规合一”理论认知与技术方法
    刘彦随
    王介勇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 35 (05) : 529 - 536
  • [5] 新型城镇化对扶贫开发的影响与应对研究
    龙花楼
    屠爽爽
    戈大专
    [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 (03) : 309 - 319
  • [6] 中国村镇建设和农村发展的机理与模式研究
    屠爽爽
    龙花楼
    李婷婷
    戈大专
    [J]. 经济地理, 2015, 35 (12) : 141 - 147+160
  • [7] 中国乡村转型重构研究进展与展望——逻辑主线与内容框架
    杨忍
    刘彦随
    龙花楼
    张怡筠
    [J]. 地理科学进展, 2015, 34 (08) : 1019 - 1030
  • [8]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留住乡愁”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刘沛林
    [J]. 地理研究, 2015, 34 (07) : 1205 - 1212
  • [9] 土地综合研究与土地资源工程
    刘彦随
    [J]. 资源科学, 2015, 37 (01) : 1 - 8
  • [10] 中国新型城镇化村镇建设格局研究
    刘彦随
    陈聪
    李玉恒
    [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 33 (06) : 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