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概念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51
作者
刘进宝
机构
[1] 浙江大学历史学系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概念形成; 交通网络; 传播演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5 [对外经济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丝绸之路"一词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于1877年提出的,主要是指中国长安与中亚之间的交通往来路线。在中国国内正式出现"丝绸之路"的名称前,曾使用过"绸缎之路"、"丝路"、"贩丝之道"、"丝绸路"等简称或代称。1943年2月24日的《申报》首先使用"丝绸之路"一词。随后其概念不断深化,出现"沙漠路"、"绿洲路"、"草原路"等支线,还有以交换物品分类的"玉石之路"、"香料之路"、"皮毛之路"等。虽然"丝绸"不是整个历史阶段中西贸易的大宗商品,"丝绸之路"也出现了多种称谓,但还没有哪一个称谓或名称能够替代"丝绸之路"。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命名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这一历史名称在当下的现实反映。
引用
收藏
页码:181 / 202+207 +207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59 条
[1]   概念史视野下的“丝绸之路” [J].
田澍 ;
孙文婷 .
社会科学战线, 2018, (02) :143-151
[2]   丝绸之路名称的历史演变 [J].
罗雪梅 .
文史杂志, 2015, (06) :23-25
[3]   东方学视野下的“丝绸之路” [J].
刘进宝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04) :64-71
[4]   关于“丝绸之路”一词的词源 [J].
王冀青 .
敦煌学辑刊, 2015, 1 (02) :21-26
[5]   阿富汗贝格拉姆宝藏的年代与性质 [J].
罗帅 .
考古, 2011, (02) :68-80
[6]   关于“公元100年罗马商团到达中国”问题的一点思考 [J].
张绪山 .
世界历史, 2004, (02) :111-114
[7]   谁是第一批来华经商的西方人 [J].
杨共乐 .
世界历史, 1993, (04) :117-118+94
[8]   公元100年罗马商团的中国之行 [J].
林梅村 .
中国社会科学, 1991, (04) :71-84
[9]   《坎曼尔诗笺》辨伪 [J].
杨镰 .
文学评论, 1991, (03) :4-16
[10]   儒法斗争与古代丝绸技术的发展 [J].
蒋猷龙 .
丝绸, 1975, (0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