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政治与货币国际化——美元、日元和德国马克国际化的微观基础

被引:18
作者
刘玮
机构
[1]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货币国际化; 国际政治经济学; 美元; 德国马克; 日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1.2 [金融组织与业务]; D81 [国际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30207 ;
摘要
20世纪,美国、德国和日本的货币国际化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作者试图建构一个以部门利益为基础的分析框架,探讨货币国际化的国内政治根源。货币发行国能够通过货币国际化实现收益,例如获得面值租金、降低外汇风险和交易成本等,也需承担放弃汇率和利率管制、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等制度调整成本。货币国际化的分配效应集中于贸易和金融部门。贸易和金融部门的国际分工地位和内部企业特性影响了两大部门对于货币国际化国际收益和调整成本的权衡,最终决定了经济部门对货币国际化的国内支持力度。贸易部门的贸易流向、产品的差异化和企业的生产国际化程度会影响其对汇率干预和用本币结算降低外汇风险的态度,进而影响贸易部门对货币国际化的偏好。金融部门的金融管制程度、金融一产业关系和国际导向金融机构的分布会影响其对金融自由化和使用本币海外投融资获得面值租金的态度,进而影响金融部门对货币国际化的偏好。贸易和金融部门可以通过直接的市场行为和游说政府两种方式,影响货币国际化进程。在实证部分,作者对美元、德国马克和日元国际化进行了案例研究,进一步分析货币国际化的国内政治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55+160 +160
页数:28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货币盟友与人民币的国际化——解释中国央行的货币互换外交 [J].
李巍 ;
朱艺泓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4, (02) :128-154+159
[2]   工业竞争力、资本账户开放与货币国际化——德国马克的国际化为什么比日元成功 [J].
赵柯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3, (12) :140-155+160
[3]   货币国际化的政治逻辑——美元危机与德国马克的崛起 [J].
赵柯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2, (05) :120-141+159
[5]   日元国际化困境的深层原因 [J].
刘瑞 .
日本学刊, 2012, (02) :96-111+159
[6]   国家自主性、中央银行独立性与国际货币合作——德国国际货币政策选择的政治逻辑 [J].
田野 ;
张晓波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2, (01) :93-111+158
[7]   人民币国际化:“贸易结算+离岸市场”,还是“资本输出+跨国企业”?——以日元国际化的教训为例 [J].
殷剑峰 .
国际经济评论, 2011, (04) :53-68+4
[8]   国际政治经济学美英学派的论战——学术分野、国家地位与中国议题 [J].
王勇 .
国际政治研究, 2011, 32 (01) :137-152+10
[9]   为什么日元没有成为亚洲的主要计价货币? [J].
何帆 .
国际经济评论, 2010, (06) :155-157
[10]   日元国际化过程中值得关注的若干问题——兼论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与模式 [J].
陈卫东 ;
李建军 .
国际金融研究, 2010, (06) :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