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经济学美英学派的论战——学术分野、国家地位与中国议题

被引:10
作者
王勇
机构
[1]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国际政治经济学; 英国学派; 美国学派; 理论方法论; 中国议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91.3 [近现代经济思想(1640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2 ;
摘要
历史传统、学术文化与国际地位的差异导致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美英学派之间明显的学术分野。英国学派更具有体系与制度的批判精神,美国学派主流理论"霸权护持"心态较为明显。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前,美国学派处于普遍"失语"状态,而英国学派则给予了及时、建设性的学术反应。中国学术界必须清算美国学派的不适当影响,建立更具广泛性的"借鉴性"知识体系,提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中国议题"与"中国命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37 / 152+10 +10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国际经济规则的形成机制 [J].
李向阳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6, (09) :67-76+6
[2]   超越“吉尔平式”的国际政治经济学——1990年代以来IPE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J].
王正毅 .
国际政治研究, 2006, (02) :22-39
[3]   利益集团与制度非中性 [J].
张宇燕 .
改革, 1994, (02) :97-106
[4]  
国际政治经济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 科恩 (Cohen, 2010
[5]  
粮食危机[M]. 知识产权出版社 , (美) 恩道尔 (Engdahl, 2008
[6]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倪世雄等著, 2001
[7]   Torn Between Two Lovers? Caught in the Middle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IPE [J].
Blyth, Mark .
NEW POLITICAL ECONOMY, 2009, 14 (03) :329-336
[8]   How to tell better stories about the history and future of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J].
Patomaki, Heikki .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2009, 16 (02) :309-320
[9]   Why we need multiple stories about the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J].
Leander, Anna .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2009, 16 (02) :321-328
[10]   The slow death of pluralism [J].
Phillips, Nicola .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2009, 16 (01) :8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