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2018年黄河上游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植被和径流量的影响

被引:59
|
作者
叶培龙 [1 ,2 ]
张强 [1 ,3 ,4 ]
王莺 [3 ]
徐丽丽 [2 ]
韩林君 [2 ]
李蓉 [2 ]
机构
[1] 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
[2] 兰州中心气象台
[3]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4] 甘肃省气象局
关键词
黄河上游; 气候变化; 多尺度; 气候暖湿化; 生态和水文影响;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200924001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黄河上游是黄河流域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产流区,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安全、生态环境和粮食安全有决定性的意义。近年来在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的背景下,黄河上游气候生态水文等问题受到了各方的高度关注。本文利用卫星遥感数据、格点融合数据和水文监测数据,分析了黄河上游气候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和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0—2018年黄河上游暖湿化趋势呈现全区域较一致的气候特征,温度增加率为0.023℃/a,降水增加率为1.09 mm/a,但同时又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湟水流域至甘肃中部降水增加最显著,宁蒙荒漠地带增温趋势最明显,2000年以来整个黄河上游降水明显增加。2000年后汇流区与流径区的蒸散发明显增加,但源头区南部波动减少。2)当前的暖湿化有利于黄河上游植被生长,1999年以来汇流区和源头区部分区域的植被增加率达到0.04/(10 a);从长期趋势看,源头区、汇流区植被指数与上年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流径区植被指数与当年降水相关性显著;降水对黄河上游流域植被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温度对其影响较复杂,各区域不同的植被类型是导致降水、温度、蒸散影响存在差异的可能原因。3)1980—2018年唐乃亥站和兰州站的年径流量均呈减少趋势,但1998年以来两站的年径流量明显增加,兰州站年径流量的增加率是唐乃亥站的近3倍。长期趋势表明,唐乃亥站年径流量与当年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兰州站年径流量与当年降水、蒸散的相关系数均明显低于唐乃亥站;从年际波动看,降水是决定年径流量的最主要影响因子,而生态植被、冻土退化、水储量变化及社会活动等因素对径流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该研究为科学应对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及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967 / 97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 [1] 黄河流域近40年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
    黄建平
    张国龙
    于海鹏
    王闪闪
    管晓丹
    任钰
    [J]. 水利学报, 2020, 51 (09) : 1048 - 1058
  • [2] 西北地区东部与西部汛期降水跷跷板变化现象及其形成机制
    张强
    林婧婧
    刘维成
    韩兰英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 49 (12) : 2064 - 2078
  • [3] 西北地区东部气候的转折性变化
    马鹏里
    杨金虎
    卢国阳
    朱飙
    刘卫平
    [J]. 高原气象 , 2020, (04) : 840 - 850
  • [4] 中国典型夏季风影响过渡区夏季降水异常时空特征及成因分析
    杨金虎
    张强
    刘晓云
    岳平
    尚军林
    令瀚
    李文举
    [J]. 地球物理学报, 2019, 62 (11) : 4120 - 4128
  • [5] 中国西北地区植被NPP多时间尺度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贾俊鹤
    刘会玉
    林振山
    [J]. 生态学报, 2019, 39 (14) : 5058 - 5069
  • [6] 近50年黄河上游流域年均降水与极端降水变化分析
    马佳宁
    高艳红
    [J]. 高原气象, 2019, 38 (01) : 124 - 135
  • [7] 关于我国北方干旱化及其转折性变化
    马柱国
    符淙斌
    杨庆
    郑子彦
    吕美霞
    李明星
    段亚雯
    陈亮
    [J]. 大气科学, 2018, 42 (04) : 951 - 961
  • [8] 黄河流域2001—2013年生境适宜性变化研究
    范擎宇
    何福红
    王涛
    陈坤
    李鹏
    [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 (03) : 519 - 526
  • [9] 黄河源区蒸散发量时空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刘蓉
    文军
    王欣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6, 21 (05) : 503 - 511
  • [10] 西北地区NDVI变化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关系研究
    周梦甜
    李军
    朱康文
    [J]. 水土保持研究, 2015, 22 (03) : 182 -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