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激励功能——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为例

被引:12
作者
陈年冰 [1 ,2 ]
机构
[1] 山东大学法学院
[2]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惩罚性赔偿; 激励功能; 消费者; 权益保护;
D O I
10.16152/j.cnki.xdxbsk.2013.02.023
中图分类号
D923.8 [民事其他法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惩罚与激励相伴而生,激励功能是惩罚性赔偿制度应有的一项重要功能。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目的之一就是吓阻经营者选择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模式,从而促使社会资源配置趋近最优化的选择。在惩罚性赔偿的语境下,激励与遏制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关系。观念上难以认同、制度设计不合理、实践效果未能令人满意是激励功能未得到重视和发挥的原因。对赔偿数额的合理考量、适用范围的扩大、举证成本的降低、过错的合理认定是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激励功能有效发挥的制度性要素。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惩罚性赔偿的立法选择 [J].
张新宝 ;
李倩 .
清华法学, 2009, 3 (04) :5-20
[2]   侵权责任法中的惩罚性赔偿问题 [J].
郭明瑞 ;
张平华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2009, (03) :28-33
[3]   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惩罚性赔偿 [J].
董文军 .
当代法学, 2006, (02) :69-74
[4]   惩罚性赔偿研究 [J].
王利明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4) :112-122+206
[5]   Punitive damages as societal damages [J].
Sharkey, CM .
YALE LAW JOURNAL, 2003, 113 (02) :347-+
[6]  
侵权归责原则与损害赔偿.[M].陈聪富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  
侵权行为的经济分析.[M].黄文平;王则柯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8]  
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M].(德)克雷斯蒂安·冯·巴尔(ChristianVonBar)著;张新宝;焦美华译;.法律出版社.2004,
[9]  
民法总论.[M].梁慧星著;.法律出版社.2004,
[10]  
为权利而斗争.[M].(德)鲁道夫·冯·耶林著;胡宝海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