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性赔偿的立法选择

被引:229
作者
张新宝
李倩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惩罚性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 侵权责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出现有其深厚的时代背景,但其在两大法系的发展中却有着基本不同的轨迹。本文通过梳理惩罚性赔偿的基本理论,讨论惩罚性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的关系,认为在我国正在起草的侵权责任法典中,非财产损失的赔偿应以精神损害赔偿为主,在个别侵权类型中可以有限度地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从司法解释到侵权责任法草案: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 张新宝.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2]   论我国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合理性附视频 [J].
程增学 ;
赵素行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3) :26-31
[3]   美德两国惩罚性赔偿之当前发展 [J].
石睿 .
法制与社会, 2007, (02) :24-27
[4]   日本法上的惩罚性损害赔偿与制裁性慰谢金 [J].
浦川道太郎 .
法学家, 2001, (05) :118-120
[5]   外国法院惩罚性赔偿判决的承认与执行 [J].
杨栋 .
政治与法律, 1998, (05) :39-43
[6]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解释与适用[N]. 梁慧星.人民法院报. 2001 (003)
[7]  
侵权责任法原理[M].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张新宝著, 2005
[8]  
民商法理论争议问题——精神损害赔偿[M].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杨立新主编, 2004
[9]  
侵权法评论[M]. - 人民法院出版社 , 张新宝主编, 2003
[10]  
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与评算[M]. - 人民法院出版社 , 关今华主编,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