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发达地区的服务业比重反而较低?——兼论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思路

被引:48
|
作者
刘志彪
机构
[1]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关键词
现代服务业; 区域经济; 全球化; 扩大内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19 [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人均收入较高、经济发展领先的地区其服务业比重反而较低,这是一个理论上长期没有给予清晰解释的重要问题。其实,服务业比重的演变规律,只适合于国家层面或大都市经济区的分析,它并不适用、也不能用于指导一个经济体系并不完整的、缺少相对独立性的非大都市经济区的结构调整,尤其不适合用来指导一个省内某些行政区域的结构调整。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服务业比重长期难以较大幅度上升的原因,除了受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外,还主要与其深度地参与全球产品内分工的特性有关,也即大量承接国际制造业外包使全球制造业市场成为支持这些地区制造业比重持续上升的因素,而这些地区服务业并没有实现全球化,支撑其发展的只是本地化为主的市场容量。用第三产业占比水平来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现代化程度,这一逻辑并不成立。未来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和政策,必须基于加入全球产品内分工的特征和扩大内需的国家战略,去寻求全新的发展理念和手段。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9+158 +1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商务成本:长三角产业分布新格局的决定因素考察
    江静
    刘志彪
    [J]. 上海经济研究, 2006, (11) : 87 - 96
  • [2] 美国制造[M]. 华夏出版社 , (美)杰里·贾西诺斯基(JerryJasinowski), 2006
  • [3] 产业经济学导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杨治[著],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