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暖期、小冰期与现代东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年代-百年尺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42
|
作者
周秀骥 [1 ]
赵平 [2 ]
刘舸 [1 ]
周天军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中世纪暖期; 小冰期; 现代气候; 东亚季风; 年代-百年尺度变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气象仪器观测资料、降水和温度代用资料以及气候模拟结果,综合分析近1000年东亚夏季风区海陆热力差异和降水的年代际、百年际尺度变化规律,对比了现代、小冰期和中世纪暖期东亚季风环流和降水的基本特征,以及与太阳辐照度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得到以下结论:在近150年里,用东亚陆地与其周边海域大气温度差异指示的东亚夏季风环流与降水呈现出显著的年代际波动特征,并且在过去50年全球增暖最快时期东亚季风偏弱;在百年尺度上,中世纪暖期东亚夏季风环流是过去1000年里最强时期,而在1450~1570年期间东亚夏季风是过去1000年里最弱的时期;对应于偏弱的东亚夏季风环流,中国东部季风雨带总体上位置偏南,伴随着华北降水偏少、长江降水偏多(即"南涝/北旱"型)异常分布特征;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降水呈现出长江流域偏少、华北偏多的反"南涝/北旱"型特征;与中世纪暖期相比,在1400~1600年期间发生的是一个更长时间尺度的"南涝/北旱"现象;此外,东亚夏季风环流和降水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的趋势有不同步特征,在近150年里,尽管全球和中国区域表面年平均气温显著增加,但是东亚季风环流和降水没有表现出一个增强或者减弱趋势,在过去1000年里东亚夏季风最弱时期要比北半球最冷时期出现的早,并与太阳辐照度的最弱时期相对应.
引用
收藏
页码:2060 / 206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 [1] 夏季亚洲-太平洋热力差异年代-百年尺度变化与太阳活动
    赵平
    周秀骥
    刘舸
    [J]. 科学通报, 2011, 56 (25) : 2068 - 2074
  • [2] 过去千年3个特征期气候的FGOALS耦合模式模拟
    周天军
    李博
    满文敏
    张丽霞
    张洁
    [J]. 科学通报, 2011, 56 (25) : 2083 - 2095
  • [3] 外强迫驱动下气候系统模式模拟的近千年大气涛动
    满文敏
    周天军
    [J]. 科学通报, 2011, 56 (25) : 2096 - 2106
  • [4] 福建沙县马尾松树轮宽度与夏季亚洲-太平洋涛动指数的关系
    陈峰
    袁玉江
    魏文寿
    喻树龙
    张同文
    [J].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1) : 96 - 103
  • [5] 近千年亚洲-太平洋涛动指数与东亚夏季风变化
    周秀骥
    赵平
    刘舸
    [J]. 科学通报, 2009, (20) : 3144 - 3146
  • [6] An East Asian Subtropical Summer Monsoon Index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Summer Rainfall in China[J]. 赵平,周自江.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2009(01)
  • [7] 夏季亚洲—太平洋涛动与大气环流和季风降水
    赵平
    陈军明
    肖栋
    南素兰
    邹燕
    周波涛
    [J]. 气象学报, 2008, (05) : 716 - 729
  • [8] A Fast Version of LASG/IAP Climate System Model and Its 1000-year Control Integration[J]. 周天军,吴波,闻新宇,李立娟,王斌.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8(04)
  • [9] 近千年中国温度序列的建立
    王绍武
    闻新宇
    罗勇
    董文杰
    赵宗慈
    杨保
    [J]. 科学通报, 2007, (08) : 958 - 964
  • [10] 近40年我国东部降水持续时间和雨带移动的年代际变化
    赵平
    周秀骥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5) : 548 - 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