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多发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研究

被引:12
|
作者
沈有信
张彦东
刘文耀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关键词
土地退化; 植被恢复; 干旱河谷; 泥石流;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2.02.010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云南东北部东川小江流域的干旱河谷土地退化十分严重 ,土地表层的砾石含量已超过 6 0 % ,有机质含量、全氮、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的含量相对于残存燥红土明显下降。草坡是当地的主要植被类型 ,并未起到防治土地退化的应有作用。以合欢 (Leucaenaglauca)、马桑 (Coriariasinica)种植为主的恢复方式对土地的恢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高密度的乔木树种合欢的种植使林下的草本物种的数量和组成发生了极大变化 ,较耐荫的植物占据了林分下层 ,且物种数量较草坡减少 ,群落多样性指数降低。三种马桑种植方式下 ,不但原有的草坡群落的物种仍有大量的生存空间 ,而且为一些新物种创造了生存环境 ,从而使物种的种类较原有草坡地增加 ,提高了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合欢种植的生物量最高 ,对解决当地薪柴严重短缺意义重大 ,马桑种植在增加灌木层生物量的同时 ,并未改变草坡的物种组成 ,还可兼顾解决当地的饲草和放牧 ,应大力推广
引用
收藏
页码:188 / 19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1] 土壤理化分析[M].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