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炎药物的抗腹泻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36
|
作者
张明发
赵更生
机构
[1]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药理研究室
关键词
抗腹泻; 肠腔积液; 抗炎药物; 脂氧化酶; 综合征; 综合病症; 溃疡性结肠炎病; 环氧化酶抑制剂; 内毒素; 腹泻症状; 炎症介质; 化学介质; 结肠炎; 结肠疾病; 霍乱毒素; 霍乱菌素; 花生四烯酸; 廿碳四烯酸; 温里药; 炎性肠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最近20年来的研究发现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PG)、白三烯(LT)、5-羟甘碳四烯酸(5-HETE)和5-氢过氧化廿碳四烯酸(HPETE)、5-羟色胺(5-HT)P物质及缓激肽等是一类致泻性自体活性物质,无论在非感染性腹泻(如炎性肠病、多种肿瘤性腹泻、倾泻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和放射性炎肠炎等),还是感染性腹泻(如内毒素、霍乱毒素等)中、腹泻症状的发生与炎症介质的合成释放有关。而抗炎药物抗腹泻作用研究也因此取得了很大进展。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 包括酸性NSAID(即环氧化酶抑制剂、包括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灭酸类和苯丙酸类等)及非酸性NSAID(几乎不抑制环氧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3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Antidiarrheal therapy[J] . Richard N. Fedorak,Michael Field.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 198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