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目喉舌:旧知识与新交往——基于戊戌变法前后报刊的考察

被引:39
|
作者
黄旦
机构
[1]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关键词
耳目喉舌; 现代报刊; 交往关系;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12.11.014
中图分类号
K256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时期(1860~1900年)]; G219.29 [新闻事业史]; G239.29 [出版事业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前现代的"耳目喉舌",是帝国政治机体上"一出一纳"之环节,由此构筑了整个帝国的政治交往关系。晚清时期的中国人,正是在这样的理念和制度基础上,接受并使用现代报刊。在他们的头脑里,在结构关系上,报刊同样类似于固有的"耳目喉舌",有益于帝王了解国情做出决策,从而改变中国政治交流不畅之弊病。然而,报刊的公开表达,不仅为中国传统文人讨论政治提供了体制外的通道,其同时共享,也必然带来"结群"之效,形成了不同的共同体。一份报纸就是一个共同体的核心,办报办会遂成一体。原有一体的"耳目喉舌"之政治交往结构虽然存在,但由于体制外政治交往的兴起,一家独尊成为一家之言,帝国朝廷的"耳目喉舌"不得不与不同"群体"的"耳目喉舌"分庭抗礼,中国由政治报刊进入政党报刊,在不同"耳目喉舌"的作用下,政治关系和格局四分五裂。此种观念,迄今仍影响着今天的报刊制度及其实践。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45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68 条
  • [11] 中国新闻舆论史[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林语堂, 2008
  • [12] 中国民本思想史[M]. 法律出版社 , 金耀基, 2008
  • [13] 公共人的衰落[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 桑内特 (Sennett, 2008
  • [14] 汉字原型中的政治哲学[M]. 广东教育出版社 , 罗建平, 2008
  • [15] 汪穰卿先生传记[M]. 中华书局 , 汪诒年, 2007
  • [16]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邱永明, 2006
  • [17] 中国近代报刊史参考资料. 吴恒炜. .
  • [18] 重新思考中国革命——沟口雄三的思想方法. 陈光兴,孙歌,刘雅芳编. 台湾社会研究杂志社 . 2010
  • [19]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李剑农, 2006
  • [20] 肉体与石头[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理查德·桑内特(RichardSennett)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