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族研究:从社会人类学到社会历史学的转向

被引:23
作者
乔素玲 [1 ]
黄国信 [2 ]
机构
[1] 暨南大学法学院
[2] 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学术史; 中国宗族; 弗里德曼; 科大卫;
D O I
10.19934/j.cnki.shxyj.2009.04.009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摘要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中国宗族研究有两种不同的取向。在革命话语的影响下,宗族被当作落后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组织加以批判;而人类学家弗里德曼则以功能主义为方法总结出以"祀产"为核心的中国宗族运作模式。历史学家科大卫等结合历史学和社会人类学的研究取径,提出"入住权"的概念和"宗族是一种文化资源和控产机构"等论断,显示出超越功能主义的具有整体历史视野的宗族研究学术路径,是从中国历史发展演变逻辑出发的历史人类学宗族研究的一种成功实践。
引用
收藏
页码:196 / 213+245 +245-246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弗里德曼模式与中国宗族社会史研究 [J].
林济 .
史学理论研究, 2003, (02) :66-74+159
[3]   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及其演变 [J].
常建华 .
南开学报, 2001, (03) :60-67
[4]   莫里斯·弗利德曼与《中国东南部的宗族组织》 [J].
钱杭 .
史林, 2000, (03) :73-78
[5]   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 [J].
科大卫 ;
刘志伟 .
历史研究, 2000, (03) :3-14+189
[6]   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 [J].
常建华 .
历史研究, 1999, (05) :140-162
[8]   莫里斯·弗利德曼与《中国宗族与社会:福建和广东》 [J].
钱杭 .
史林, 1999, (03) :100-106
[10]   中国家族史研究:历史学与人类学的不同视野 [J].
郑振满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 (04) :1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