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

被引:221
作者
科大卫
刘志伟
机构
关键词
明清; 华南地区; 宗族; 地方社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07 [研究、考订、评论];
学科分类号
060202 ;
摘要
考察明清时期“宗族”的历史 ,应该超越“血缘群体”或“亲属组织”的角度。华南地区宗族发展是明代以后国家政治变化和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宗族的发展实践 ,是宋明理学家利用文字的表达 ,改变国家礼仪 ,在地方上推行教化 ,建立起正统性的国家秩序的过程和结果。文章概括讨论了宗族意识形态通过何种渠道向地方社会扩张和渗透 ,宗族礼仪如何在地方社会推广 ,把地方认同与国家象征结合起来的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4+189 +18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窦山公家议校注.[M].周绍泉;赵亚光.黄山书社.1993,
[2]  
中国的宗族与戏剧.[M].(日)田仲一成著;钱杭;任余白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3]  
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M].郑振满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4]  
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M].阙名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5]  
北溪字义.[M].(宋)陈淳 著.中华书局.1983,
[6]  
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M].王利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