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乡村变迁的典型事实再审视——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

被引:16
作者
刘守英
陈航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城乡差距; 收入多元化; 农业工业化; 乡村变迁;
D O I
10.13246/j.cnki.iae.2022.07.005
中图分类号
F323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城乡转型过程中如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实现乡村现代化转型是中国乡村振兴亟待突破的关键难题。为避免基于片面认识对乡村演变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产生误判,造成不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需要重新审视与中国禀赋特征相似的东亚经济体乡村变迁的典型事实,理清东亚乡村转型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东亚城乡转型模式并非是依靠单向城市化的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城乡均衡发展,这一模式赋予了农民在城乡多样化的经济机会,有效规避了城乡差距的持续扩大,通过农业要素组合升级而非单一要素替代促进了农业发展,并且实现了村庄功能的存续和拓展。这一经验为正在推进的中国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启示,一是通过城乡平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二是通过促进农业产业革命提升农业竞争力,三是通过城乡权利开放富裕农民,四是通过村庄的体面实现村庄在乡村振兴中的载体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4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农业工业化与服务规模化:理论与经验 [J].
刘守英 ;
王瑞民 .
国际经济评论, 2019, (06) :9-23+4
[2]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制度供给 [J].
刘守英 ;
熊雪锋 .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8, 9 (04) :80-96
[3]   新时期中国“乡村病”的科学内涵、形成机制及调控策略 [J].
郑小玉 ;
刘彦随 .
人文地理, 2018, (02) :100-106
[5]   个体农户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家庭农场理论评述 [J].
韩朝华 .
经济研究, 2017, 52 (07) :184-199
[6]   论乡村重构 [J].
龙花楼 ;
屠爽爽 .
地理学报, 2017, 72 (04) :563-576
[7]   城镇化的不平等效应与社会融合 [J].
陈云松 ;
张翼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6) :78-95+206
[8]   从农业产业化到农业产业区——竞争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J].
郑风田 ;
程郁 .
管理世界, 2005, (07) :64-73+93
[9]   经济增长成分变化与农民收入源泉 [J].
蔡昉 ;
王德文 .
管理世界, 2005, (05) :77-83
[10]   村落终结的社会逻辑——羊城村的故事 [J].
李培林 .
江苏社会科学, 2004, (01)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