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过去300年耕地覆盖变化

被引:69
作者
叶瑜 [1 ]
方修琦 [1 ,2 ]
任玉玉 [1 ]
张学珍 [1 ]
陈莉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气象局
关键词
过去300年; 东北地区; 耕地; 土地覆盖; 环境演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9.2 [中国土壤地理、土壤调查];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人类通过耕作活动对自然植被景观的改变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东北地区是过去300年中国人类活动对土地覆盖变化发生重大影响的典型地区,对于从人类-环境耦合系统的角度看土地覆盖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历史数据订正与多源耕地数据关系模型校核相结合的方法,重建了东北地区过去300年耕地面积时间序列以及耕地覆盖的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从变化总趋势来看,过去300年东北耕地几乎呈指数增长,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为近100年,垦殖率由约10%增至20%以上;(2)从空间格局变化来看,18世纪中后期之前,东北三省的开垦区域还主要局限于辽宁省,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开垦区域大规模向北扩张,至20世纪初期,东北的垦殖北界已达到黑龙江中部;20世纪东北整体垦殖强度仍不断增大,但区域差异性逐渐减小,其中,20世纪初至30年代和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高垦殖率区域扩张较明显,并逐渐形成了3个主要农耕区;在20世纪30~40年代的吉林省与黑龙江省,表现出新垦殖区域向森林地区的扩张.总之,过去300年东北耕地覆盖的时空变化,反映出人类通过土地开垦、森林砍伐等生产活动已较大幅度地改变了该区域的自然景观面貌.
引用
收藏
页码:340 / 35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东北3省民国时期耕地数据的同化与垦殖率重建 [J].
叶瑜 ;
方修琦 ;
戴玉娟 ;
曾早早 ;
张学珍 .
自然科学进展, 2006, (11) :1419-1427
[2]   极端气候事件-移民开垦-政策管理的互动——1661~1680年东北移民开垦对华北水旱灾的异地响应 [J].
方修琦 ;
叶瑜 ;
曾早早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7) :680-688
[3]   清代东北地区土地开发及其动因分析 [J].
李为 ;
张平宇 ;
宋玉祥 .
地理科学, 2005, (01) :7-16
[4]   过去300年中国部分省区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J].
葛全胜 ;
戴君虎 ;
何凡能 ;
郑景云 ;
满志敏 ;
赵赟 .
自然科学进展, 2003, (08) :43-50+116
[5]   清代热河地区盟旗和府厅州县交错格局的形成 [J].
颜廷真 ;
陈喜波 ;
韩光辉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6) :108-115
[6]   清代科尔沁农耕北界的变迁 [J].
乌兰图雅 ;
张雪芹 .
地理科学, 2001, (03) :230-235
[7]   清代后期甘宁青地区人口与耕地变量分析 [J].
石志新 .
中国农史, 2000, (01) :72-79
[8]   清代内蒙古移民概述 [J].
庄虔友 .
蒙古学信息, 1999, (02) :34-39
[9]   古亩折合市亩的三个公式 [J].
李虎 .
中国农史, 1997, (03) :5-7
[10]   清代前期东北农耕区的恢复和扩展 [J].
李令福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1, (02) :11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