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的乡村产业及其社会基础——以浙江省L市偏远乡村来料加工为例

被引:156
作者
付伟
机构
[1]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来料加工; 乡村产业; 乡土伦理; 社会转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乡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乡村产业的发展亦可促进城乡融合。我国乡村长期存在着复杂多样的乡村产业,乡土社会为乡村产业提供了存在与发展的社会基础。以浙江省L市偏远乡村地区的来料加工为例:近年来,浙江省内发达地区产业向偏远乡村扩展,通过来料加工的形式带动偏远地区的乡村产业发展。来料加工是全球生产体系的一环,通过灵活分散的加工形式,偏远地区乡村的剩余劳动力与广阔的全球市场联系起来。来料加工的生产过程紧紧"嵌入"乡土社会,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与社会伦理确保来料加工的生产管理得以可能,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社会基础,其中"曲尽人情"是社会伦理的具体运作机制。来料加工塑造了独具特色的乡村发展和社会转型道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除在土地、金融、产业政策上对乡村加以扶持外,还需理顺乡土的社会基础,充分利用乡土的社会资源,激发乡村社会的内生性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90+205 +205-206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31]   “社会底蕴”:田野经验与思考 [J].
杨善华 ;
孙飞宇 .
社会, 2015, 35 (01) :74-91
[32]   差序格局和伦理本位 从丧服制度看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原则 [J].
周飞舟 .
社会, 2015, 35 (01) :26-48
[33]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J].
陈文超 ;
陈雯 ;
江立华 .
中国人口科学, 2014, (02) :96-105+128
[34]   包买制:历史沿革及其理论意义 [J].
傅春晖 .
社会学研究, 2014, 29 (02) :189-217+245
[35]   回归乡土与现实:乡镇企业研究路径的反思 [J].
周飞舟 .
社会, 2013, 33 (03) :39-50
[36]   占有、经营与治理:乡镇企业的三重分析概念(上) 重返经典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项尝试 [J].
渠敬东 .
社会, 2013, 33 (01) :1-37
[37]   工厂外的赶工游戏——以珠三角地区的赶货生产为例 [J].
黄岩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4) :187-203+245
[38]   如何走出个案——从个案研究到扩展个案研究 [J].
卢晖临 ;
李雪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1) :118-130+207
[39]   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 [J].
王春光 .
社会学研究, 2006, (05) :107-122+244
[40]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美)黄宗智著;.中华书局.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