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山区县域脱贫稳定性评价

被引:33
作者
王富珍 [1 ]
周国华 [1 ,2 ]
唐承丽 [1 ]
彭鹏 [1 ,2 ]
贺艳华 [1 ]
谭雪兰 [3 ]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地理空间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3]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经济; 农村; 脱贫稳定性; 可持续生计; 模糊计算; 测度指标; 空间分布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脱贫稳定性研究可为增强扶贫成效的可持续性与扶贫政策的针对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该文以湖南省山区贫困县安化县为案例地,基于可持续生计视角界定了"脱贫稳定性"的概念,从自然、经济、能力和生活条件4个维度构建脱贫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计算方法划分农户脱贫稳定性等级,并进一步揭示脱贫稳定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提出提高脱贫稳定性的科学路径。结果表明:1)坡度和收入水平指标的权重分别为24.88%和14.61%,是影响安化县脱贫稳定性的主导因素,而义务教育保障和营养状况指标权重分别为13.60%和10.91%,故发展能力不足是脱贫不稳的根本原因;2)安化县脱贫稳定性整体较好,脱贫较不稳定的农户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山陡坡地区,脱贫稳定性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3)提高脱贫稳定性的建议包括: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改善区域性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设施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空心村整治等优化乡村聚落布局。
引用
收藏
页码:270 / 27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土地流转农户生计转型中生计资本整合特征及效益 [J].
张仕超 ;
郑栋升 ;
蒋佳佳 .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 (12) :274-281
[2]   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的分析框架及机理探析 [J].
刘艳华 ;
徐勇 .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 (04) :567-578
[3]   县域农村贫困化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以陕西山阳县为例 [J].
武鹏 ;
李同昇 ;
李卫民 .
地理研究, 2018, 37 (03) :593-606
[4]   黑龙江省贫困村空间分布特征 [J].
杜国明 ;
关桐桐 ;
李冬梅 ;
张悦 .
经济地理, 2018, 38 (03) :149-156
[5]   土地整治促进贫困地区脱贫的模式及实证 [J].
刘新卫 ;
杨华珂 ;
郧文聚 .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 (05) :242-247
[6]   区域贫困的地理学分析 [J].
丁建军 ;
冷志明 .
地理学报, 2018, 73 (02) :232-247
[7]   地理学视角的可持续生计研究:现状、问题与领域 [J].
赵雪雁 .
地理研究, 2017, 36 (10) :1859-1872
[8]   精准扶贫视角下中国东北农村贫困地域性特征及成因 [J].
王士君 ;
田俊峰 ;
王彬燕 ;
程利莎 ;
杜国明 .
地理科学, 2017, 37 (10) :1449-1458
[9]   重庆市农村耕地资源贫困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 [J].
蔡进 ;
廖和平 ;
邱道持 ;
骆东奇 ;
李涛 ;
李靖 .
农业工程学报, 2017, 33 (18) :251-259
[10]   基于模糊综合与可变模糊集耦合的地下水质量评价 [J].
方运海 ;
郑西来 ;
彭辉 ;
王欢 .
环境科学学报, 2018, 38 (02) :546-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