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的分析框架及机理探析

被引:33
作者
刘艳华 [1 ]
徐勇 [2 ]
机构
[1]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扶贫模式; 脆弱性; 可持续生计; 减贫效应; 作用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精准扶贫"是近年中国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安排扶贫项目、精准监测脱贫成效是"精准扶贫"战略的核心内容,如何保障系列"精准"的实现亟需科学、系统的评估方法和评测手段作支撑。为从多维度、动态、一体化角度对扶贫项目的可持续减贫效果进行评估,本文针对中国目前已在执行的各种扶贫项目减贫效果评估多偏重经济维度、缺乏机理解析和可持续性评价等问题,借鉴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的学术思想,提出了适用于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评估的分析框架,进而对社会保障式、项目建设式、产业化、科学技术、移民与城镇化、易地搬迁与安置、信贷、参与式等8种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析。研究结果既能展示扶贫模式的减贫作用机理与贫困群体特征的契合程度,又能分析扶贫模式对贫困群体多维度及可持续的生计改善状况,同时也可为系统、综合、定量地评估可持续减贫效果的方法模型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567 / 57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中国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了包容性增长吗? [J].
张勋 ;
万广华 .
经济研究, 2016, 51 (10) :82-96
[2]   保障性扶贫模式下社会救助助推精准脱贫的实证分析——基于1989-2011年CHNS数据库9次调查数据研究 [J].
向运华 ;
刘欢 .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6, (05) :63-73
[3]   长期多维贫困、不平等与致贫因素 [J].
郭熙保 ;
周强 .
经济研究, 2016, 51 (06) :143-156
[4]   贫困地区小额信贷的运行绩效 [J].
张颖慧 ;
聂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6 (01) :89-97+118
[5]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移民生计空间再塑造研究 [J].
付少平 ;
赵晓峰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 (06) :8-16+136
[6]   贫困村互助资金存在精英俘获吗——基于5省30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村的经验证据 [J].
胡联 ;
汪三贵 ;
王娜 .
经济学家, 2015, (09) :78-85
[7]   中国农村多维贫困地理识别及类型划分 [J].
刘艳华 ;
徐勇 .
地理学报, 2015, 70 (06) :993-1007
[8]   陕西省定边县扶贫移民安置模式分析 [J].
张茹 ;
王耀麟 ;
张爱国 ;
薛龙义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S3) (S3) :315-318
[9]   公共转移支付减少了贫困脆弱性吗? [J].
樊丽明 ;
解垩 .
经济研究, 2014, 49 (08) :67-78
[10]   参与式扶贫干预下的瞄准与偏离 [J].
汪力斌 ;
周源熙 .
农村经济, 2010, (07) :3-7